回望去年,寧波有哪些天氣現象讓你印象深刻?昨天上午,市氣象局發布2018年度十大天氣事件。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空氣質量繼續向好,全年霾日共計25天。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治理大氣污染,關停污染企業、節能減排,同時推行新能源使用和綠色出行。自2013年以來,霾日已連續五年遞減,空氣質量有所好轉。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我市年均偏暖勢頭難擋。數據顯示,我市去年春季平均氣溫達到18℃,較常年同期偏高2.6℃,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春季;夏季氣溫溫和,高溫日數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少三成。我市全年平均氣溫18℃,較常年偏高1℃,是1997年以來第22個偏高年。
去年3月至4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4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2%,春旱露頭,尤其南部縣區出現明顯氣象干旱特征,白溪水庫庫容更是一度下降到歷史最低位,對供水產生明顯影響。市氣象臺副臺長錢燕珍介紹,面對日益緊張的用水形勢,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統籌協調,在奉化、寧海、象山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13批次,共增水4160萬噸,效益顯著。其中僅白溪水庫在入梅前庫容就提升了11%,梅汛期后提升至40%。
去年汛期,臺風頻頻襲擾,讓人印象深刻。去年影響我市的臺風有6個,主要表現出影響臺風個數多、影響間隔時間短、路徑怪異、登陸點少見、移速快、造成的影響風大雨不大等特點。其中“安比”“云雀”“溫比亞”3個臺風登陸上海,“云雀”“溫比亞”2個臺風同在8月由東向西進入杭州灣,均屬歷史罕見。受臺風影響,寧波沿海海面頻繁出現10級至12級陣風,對漁業影響巨大,內陸地區也有6級至8級陣風。
連續陰雨寡照,對我市農業產生不少影響。去年12月以來,我市多陰雨天氣,全市平均月累計降水量162毫米,約為常年平均值的三倍,其中北侖、慈溪、鎮海三地破歷史同期最多紀錄。去年12月3日至16日,我市出現了持續兩周的陰雨寡照天氣,全市平均日照時數僅3.3小時,破歷史同期最少紀錄。12月7日入冬后,我市轉為嚴寒天氣。12月份內出現兩場降雪,分別出現在8日至9日和30日至31日,其中年末降雪更為明顯,為2018年畫上了銀裝素裹的句號。持續陰雨寡照導致全市9.8萬畝連作晚稻遲遲無法收割。光照不足、濕度大等因素導致蔬菜和大棚經濟作物生長不良,病害加重。
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具體為:1、春暖夏爽秋季長,年均偏暖勢難擋;2、驚蟄雷暴大風起,濃霧持續阻交通;3、三四月里降水少,人工增雨緩旱情;4、五月高溫破紀錄,入夏偏早半個月;5、入梅偏遲梅期短,梅中有伏對流強;6、汛期臺風頻襲擾,八月兩闖杭州灣;7、弱冷空氣顯神威,攜手倒槽降暴雨;8、污染治理見成效,連續五年霾日減;9、十二月里不開天,陰雨寡照難收曬;10、年頭歲尾紛紛雪,低溫冰凍拜早年。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