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澇區”曹村變身美麗鄉村。(孫佳麗 攝)
沒有垃圾和雜物,沒有廢舊塑料、廢棄棚屋,成片的稻田間流水潺潺。12月19日,第二屆“甬臺溫美麗行”采風活動的第二天,采訪團來到了溫州瑞安市曹村鎮,頓時被宛如鄉村郊野公園的天井垟吸引了。天井垟這片全省連片面積最大的糧食生產功能區,正迎來從省內聞名的“澇區”到“糧區”再到“景區”的美麗嬗變。
多年前,因為河道狹窄,連年淤積,曹村每逢暴雨就容易發生秧苗倒伏的情況,嚴重時更有可能顆粒無收,是出了名的省級澇區。為克服這一難題,2016年2月,曹村港新河生態河道建設項目正式開工,投入4100萬元用于水利河道綜合治理,通過加固堤防,河道疏浚、清障等措施,使抗旱防洪減災能力顯著提升。
隨著“五水共治”的推進,天井垟成功實現“澇區”向“糧區”轉變,躋身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十大示范區。今年,曹村正謀劃以天井垟美麗河道為軸的田園綜合體,開啟了“景區”向“示范區”跨越的新篇章。
除了促進天井垟“蝶變”,曹村還集全鎮之力開展美麗村莊、美麗街路,美麗田園等“六美”聯建,推進垃圾分類、農村治污、美麗廁所三大革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立足生態稟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曹村也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今年,該鎮已吸引游客60萬人次,較去年增長2.5倍,帶來旅游效益超2000萬元。
曹村鎮的“變形記”正是溫州市多措并舉努力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縮影。
文成縣西坑畬族鎮將森林氧吧與畬鄉文化緊密結合,通過綠化、美化等手段打造特色節點,還引進發展阿標、畬家寨等農家樂,開辦寒舍溪坑、雅莊等鄉村民宿,“美麗城鎮”發力“美麗經濟”。
文成縣銅鈴山鎮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森林資源,在環境綜合整治中精準發力,結合山區特有的高山無污染綠色蔬菜、獨特的烹調技藝,打造出獨特的火爐文化美食體驗區。誰又能想到,建鎮初期,這里是一個典型的沒錢、沒地、沒基礎的“三無”鄉鎮……
這與溫州市今年實施“十大攻堅行動”,精準發力、拔釘破難是分不開的。
溫州市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為龍頭,強化考核督查、通報預警、一河一策等綜合舉措,助推水質持續提升。截至11月底,溫州市已完成43個“污水零直排區”試點建設,341個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對152個長江經濟帶入河排污口回頭看,改造208座加油站與822個地下油罐。上半年該市的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居全省第二,改善幅度全省最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穩定達標。
治水與治氣一起抓,溫州市緊盯燃煤鍋爐臭氣、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等源頭治理,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70臺,并開展制鞋、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7大行業整治。目前,溫州市區環境空氣AQI優良率為95.2%,較去年同期上升5.4個百分點。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