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水市蓮都區南明山街道潘田村的一個小山灣,坐落著一片建筑群,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于翠峰疊嶂、草木蔥蘢的自然風光中。清水悠悠,山影幢幢,走進米白和淡藍色調為主的建筑群內,隨處可見綠樹花草。讓人很難想象,這就是“旺能環境”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鳥瞰麗水市區,麗水日報提供。記者 謝占強 李華 張茜
從垃圾填埋到焚燒發電,從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到看不到煙塵、聞不到臭味,從污染環境到資源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給城市帶來的變化,讓麗水市生態環境預測預警應急中心負責人樓激揚感觸很深。“垃圾填埋雖然投資少、工藝簡單、處理量大,但生活垃圾日復一日的堆積,對原本就非常緊缺的土地資源來說,是極大的浪費。而且,垃圾填埋所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等一系列問題也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他說,每年都會收到不少市民對垃圾填埋場的投訴。
2015年底,“旺能環境”改造完工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始試運行,日處理垃圾450噸左右,基本滿足了市區每天的垃圾處理需求,一舉改變了垃圾填埋的傳統處理模式。“相比之前的處理工藝,新工藝提高了垃圾處理效率,符合我們當地的實際,實現了垃圾從無處安放到變廢為寶。”他說,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麗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4年全省第一,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排名城市中列第8位,市區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達93.2%,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特別是今年上半年,該市空氣質量上升到全國第五,地表水環境質量列全省第一。
蓮都區碧湖鎮務嶺根村村民楊榮發住在離務嶺根垃圾填埋場500多米左右的地方。他曾在村口開了一個小店,一到夏天,店里的蒼蠅粘紙就賣得特別好,自家用的也不少。“只要在門口放上3張粘紙,不到一個小時,紙面上就密密麻麻布滿了蒼蠅。”他說,自從有了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的空氣質量改善不少,村里人打心眼里高興。
普通市民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點贊,作為環保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的樓激揚更關注項目的后續運營。只要有空,他就會登陸麗水市環境保護局網站,進入企業自行監測平臺查詢該項目的相關監測數據。“爐膛溫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指標,一旦出現超標現象,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他說,除了在線監測外,還會組織相關部門定期上門檢查,“對于垃圾焚燒產生的廢水廢氣,‘旺能環境’嚴格按照標準處理排放,對剩余的一般固廢實現了回收利用。 ”
今年以來,麗水市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園項目建設。隨著“旺能環境”新投資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擴建項目、餐廚廢棄物處置項目等陸續上馬,樓激揚對靜脈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通過山海協作工程,引入湖州環保企業,發揮綠色產業優勢,助推麗水在全省率先創建綠色園區試點,創建省生態工業試點市。”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