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礦資辦、環保局等部門完成對青山廢棄礦區的聯合驗收,標志著安吉縣在全市率先完成市級“兩路兩側”廢棄礦山治理任務。
據了解,安吉縣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青山廢棄礦區的治理方案編制,測算治理經費需要1.3億元。由于投資較大,治理進展緩慢。直到今年,安吉縣將推山造田的治理理念轉變為通過生態修復建設景觀化水塘,將經費減少到180萬元,治理任務迅速完成。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青山廢棄礦區中央,因石礦開采產生的凹層已經積蓄了一汪碧水,豐水期蓄水面積達249畝。四周坡面通過坡腳種植藤本植物、平臺種植灌木等方式完成生態治理。“和早期方案相比,現在的修復方案最突出的特點是保留了原先的凹層,沒有采用回填方式,有效節省了治理經費。”縣礦資辦常務副主任曹旭東介紹。
節約、高效的生態治理理念,貫穿了全縣各個廢棄礦山治理。天子湖鎮吟詩村的吟詩廢棄礦區,由于宕面坡度較陡,復綠難度大,安吉縣根據邊坡總體傾向角度、平均傾角等的不同范圍,將廢棄礦區分成2大區、4小區,采取分區治理,大大縮短了修復時間。
“因地制宜生態修復,倡導生態優先、永續發展,這是廢棄礦山治理的‘安吉模式’。”曹旭東說,和當前國內主流的將廢棄礦山改建成酒店、駕校、農田等相比,“安吉模式”投入資金少,對生態保護的效果更佳,這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同行前來考察學習,也得到省級相關部門的肯定。
據了解,從2010年開始,安吉縣累計完成廢棄礦山治理70多家、廢棄礦井治理14個,投入資金2000萬多元。去年2月份,縣礦資辦啟動廢棄礦山治理專項排查工作,通過無人機對歷年來生態治理的礦山進行“回頭看”。今年,安吉縣開展了8座廢棄礦山的生態治理,并全部通過驗收,標志著安吉縣廢棄礦山生態治理工作基本完成。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