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居鵬 周超昀)在停掉廢品生意后,富陽胥口鎮居民羅中玉把收購站騰空,恢復了老房子原有的樣貌。
老房子名叫謙吉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間,上下兩層,面積將近400平方米,帶有一個院子。只等桌椅送到,再布置一新,羅中玉的“文匯謙吉”就對外開放了,鎮上又多了一個文化活動場所。
這是胥口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的一個項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以來,胥口鎮依托已有的山水人文優勢,挖掘歷史,融入文化元素,彰顯特色,賦予整治“文化靈魂”。
“碧水云山、靈韻胥口”。胥口得名于伍子胥渡江的傳說,葛溪、上練、下練等地名則出自東晉道教學者、醫藥學家葛洪。如今葛洪煉丹的故地,正在打造“藥谷小鎮”。
近年來,胥口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植樹種草、修游步道,溪灘河道得到前所未有的整治;農家庭院由“掃干凈、堆整齊”向“種滿園、點漂亮”轉變;二十四節氣文化薪火相傳,村落變得既有“顏值”,更有“產值”。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基礎的提升過程,更是特色的彰顯。想要保持城鎮的活力,文化底蘊不可或缺。”胥口鎮黨委書記周延軍表示,意蘊豐富的文化傳統、上下千年的文化演繹,成為胥口文化和鄉愁的延續,鑄就了這方水土的民生底色。
為了將特色文化挖掘好,為小城鎮建設增添“胥口色彩”,胥口鎮多次召開了座談會,還特別建了一個鄉賢群,發揮老百姓的力量,為歷史事件尋找線索、提供佐證。
退休教師王一飛是鄉賢群里最活躍的人之一,他和文化站站長周勤經常前往羅中玉的謙吉堂,一道出謀劃策,并為這座即將開放的場館征集到了100幅臨帖書法。
“我喜歡書法、繪畫,樂意把老房子做成一個文化交流的地方,也想為鎮上做點事情。”羅中玉說。
除了書法作品,鄉賢們還將舉辦一個“葛溪流影”攝影展,展出100幅攝影作品;收集胥口方言,做成“方言墻”;征集全家福,將集中展出……
“這次深層次的挖掘,成果出乎意料。我當了30多年的文化員,有很多胥口的歷史遺跡、文化元素卻從來沒有接觸過。”周勤感嘆道。
“通過走訪、寫作,我對胥口了解得更深了。”王一飛一邊說,一邊遞過來一本《胥口記憶》。就在今年,胥口鎮開展了“胥口記憶”征文活動并集結成書,羅中玉、王一飛、周勤都是作者。
在當地政府和鄉賢的合力下,醫藥、竹排、移民等胥口十大特色文化被整理了出來。這些文化元素和所有發生在胥口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將被展現在一個占地面積近150平方米的“胥口記憶”展館中。
“因為一個鎮,出現一群人,因為一群人,成就一個鎮。”對于鎮上的文化志愿者,副鎮長董振宇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他認為,一個城鎮的振興是人的振興,也是文化的振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讓老百姓參與進來,通過文化的植入,提升城鎮的品位,讓文化理念深入人心,長久興盛,煥發出新的活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