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生態涵養區保護,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過程中產生的重要命題。
生態涵養區是遵循生態系統系統性和完整性,在一定流域和區域范圍內,具有保障生態安全、提供良好生態產品、涵養水源等重要功能的區域。生態涵養的核心是水。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指出:水稀缺,“一個重要原因是涵養水源的生態空間大面積減少”。森林、湖泊、濕地等具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澇、凈化水質和空氣等功能,是在生態涵養區不可或缺的生態系統要素。然而,全國面積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已有200多個萎縮,全國因圍墾消失的天然湖泊有近1000個;2003年~2013年,全國濕地面積減少339.63萬公頃,減少了8.82%;河湖濱岸帶空間侵占嚴重,大量堤防的建設,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時,也阻斷了河流與河漫灘之間的連通性,導致大量河漫灘生態空間喪失。
空間管控、水源涵養、生態恢復和污染防治是生態涵養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優化生態涵養區內產業和城鎮發展布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嚴格產業準入,合理控制城鎮開發邊界。二是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在山地、水系周邊等加強森林建設,完善水網格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提高蓄水能力,同時科學調配水資源,嚴控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河流生態流量。三是實施生態保護和恢復,包括礦山修復、水土流失治理、濕地保護和建設等。四是持續開展污染防治工作,以水污染防治為主,兼顧土壤、大氣等各項環境要素,針對城鎮生活、農業農村、工業等領域,加強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并提高運行水平,加快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落實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等。
部分地方在生態涵養方面已有積極實踐。北京市在城市規劃中明確提出生態涵養區,作為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占全市面積68%。重慶市提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涵養保護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從流域尺度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源生態環境安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將張家口、承德定位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長江經濟帶堅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提出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任務要求,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隨著公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產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生態涵養區保護將成為向下游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堅實保障與必然要求。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