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杭州市林水局踐行“兩山”理論 打造“綠富美”美麗中國樣本

發布時間:2018-12-18 07:19:06 來源:杭州日報 通訊員 徐志剛 記者 熊艷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風景如畫的浙江省杭州市,在“兩山”理論指導下,正在加快建設“美麗杭州”,對標美麗中國先行區。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最新的森林資源監測成果,杭州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6.83%,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首位。”杭州市林業水利局局長華德法說。

  森林是城市之肺,水利是城市之基,林業水利蘊藏著大千世界,映照著人間百態,顯現著林水人員肩負責任。

  改革開放以來,杭州林業綠化造林成效卓著。現有西湖、“兩江一湖”兩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九個,還有我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以及一大批森林小鎮、森林人家,并先后摘得“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全國“美麗山水城市”等榮譽桂冠……

  四十年櫛風沐雨,無問西東逐夢前行,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林水人的芳華和成長。杭州林水的發展進程,是一場質的飛躍、更是一次創新的蛻變之旅。

  A

  以綠繪城

  繪出一片綠水青山

  四十年,杭州林業是怎么走過來的?

  在位于德勝路353號的杭州市林業水利大樓,杭州市林業水利局副局長陳勤娟歷歷在目,她說:“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首先是觀念巨變的四十年。”

  “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候的工作主要就是:采種、育苗、種樹、造林、采伐,那時候林農主要靠砍樹賣木頭賺錢。可想而知,那時杭州森林覆蓋率也不是很高,50%左右吧。”陳勤娟說。

  第二個階段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市場經濟剛起來,老百姓想啊,光賣賣木頭不行,得種植經濟林木,于是,開始種花卉苗木、板栗,培育山桃核等,還有不少林場職工去辦廠、搞工業……一切都是為了老百姓富起來。然而,好景不長,“花卉苗木由于一哄而上,加上產量過剩、檔次低,沒有銷路,最后只能砍苗木;像板栗這種經濟作物品種不好也不易保存,收入并不是很好;出去辦企業的職工由于不懂管理,基本都失敗了。”

  第三個階段大約從2000年開始,這時杭州開始走生態和經濟相結合的路。“最值得一說的是,2005年到2007年,杭州開始做歐盟亞洲生態保護項目,那時候他們出資75%,我們配25%,那是杭州林業的第一個國際項目,對于杭州林業來講,這個項目讓我們收獲很大,無論是理念,還是人才培養。”陳勤娟說,“生態經濟共贏、城市鄉村互動、人文景觀相融的‘杭州模式’成為‘兩山理論’在杭州的成功實踐和樣本。”

  水利建設也基本如此。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水政監察支隊支隊長盛忠華說:“從理念的變化就能看出杭州水利建設的變化。我是上世紀80年代到水利部門工作的,那時候的理念是: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可見,水利主要是為農業農村服務的;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出臺后,水利進入第二個階段,這時候出現一個概念: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水利不僅是為農業服務,還需要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做保障,這之后水利投入慢慢地多起來了;2003年以后,杭州就堅定不移地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生態與產業齊步走,一張藍圖繪到底……”

  四十年來,杭州義務植樹8500萬人次 ,造林更新42萬公頃。現在的杭州,是生態文明之都,杭州森林覆蓋率高達66.8%,連續多年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B

  以綠創新

  創出一派生態文明

  陳勤娟從辦公室的抽屜里,拿出一枚刻有“杭州市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字樣的老舊印章,“1985年,剛工作不久,千島湖要創建森林公園,局里專門設立了一個籌建處,我很榮幸參與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籌建,并負責保管這枚印章。那時候我還是小菜鳥一枚,跟著當時的浙江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和業界大咖赴千島湖進行專題調研。”陳勤娟回味著那些舊時光,“不要小看了這枚章,要知道,通過我們和淳安一起努力,成功創建了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現在森林覆蓋率達93%(不含湖面),成了森林氧吧,被評為中國森林公園發展三十周年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20年后,我們又在全國率先開展濕地公園籌建,創建了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杭州開始做歐盟項目后,有很多國際專家走進來,杭州也走出去。2006年,陳勤娟在哥本哈根做了一個杭州森林城市建設的報告,驚艷了國際專家。“從西溪濕地開始,我們連續辦了三期國際濕地論壇,這些論壇對于全國來講是風向標。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建立,成為城市濕地保護和利用雙贏的樣板。”陳勤娟話語里有些自豪。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如今的杭州,云在藍天、山舞碧綢、推窗見綠、綠染城鄉。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多年來,杭州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合作,依托杭州走在全國前列的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開展智慧林業建設。近年來,杭州市開展了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森林資源“一張圖”“一套數”建設,并連續11年開展了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動態監測,野外作業采用無人機、“PAD+軟件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和管理系統實現無縫對接、數據互通、資源共享等,為全市智慧林業建設奠定了基礎。2016、2017年杭州連續兩年獲得“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十佳地市”。

  “當前,杭州正在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深化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林業將搶抓機遇,對接上級林業部門對智慧林業的要求,結合杭州實際,抓好試點建設。按照頂層設計、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步驟,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智慧林業建設。”陳勤娟說。

  不僅如此,杭州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林業活力。臨安白沙村地處天目山麓和太湖源頭,山多耕地少,是個典型的山區小村。從前白沙村上山砍樹“賣木頭”,結果生態惡化,差點砸了飯碗;后來蓄養山林“賣山貨”,解決了溫飽,奔向了小康;現在打定主意“賣生態”,整治村莊環境,發展生態旅游,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如今的白沙村群山翡翠、綠樹蓊郁、村容美麗、村民富裕。

  在深化林業“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中,杭州也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杭州推進木材運輸證和森林植物檢疫證“兩證合辦”和移動APP辦理“零次跑”工作,極大地便利了企業辦證,紛紛點贊。

  C

  以綠促富

  促進一方經濟發展

  綠色杭州,造就了綠色寶庫。改革開放以來,杭州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激活了村民的致福密碼,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富民路已經初步打通,一枕美好生活的幸福夢想正走進千家萬戶。

  每年的白露一到,臨安的山核桃就開始采摘了。開采當天,臨安白牛村就收到成百上千份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村民們既做種植戶,又做網店掌柜,貨源足,銷路不愁。而白牛村也成了“農村電商第一村”。

  應水喜,臨安昌化鎮白牛村的一名殘疾人,今年年初,在林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他在自家400余畝山核桃林地里套種120余畝中藥材黃精,而這只是杭州推行興林富民工程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體林技人員積極踐行‘兩山’理論,‘走南闖北’尋求林下經濟,為臨安兩昌地區林農擺脫單一山核桃經濟模式,實現‘搖錢樹’下再生財當好‘參謀長’。”據臨安區昌化林業(農業)站鄭永明站長介紹。去年,林業站引進了黃精、覆盆子、三葉草等多品種適合兩昌地區土壤種植栽培的中草藥,并在山核桃主產區的龍崗、島石、湍口、河橋、清涼峰等鎮村召開現場會,組織當地林農就近學習種植方法。參加培訓學習的林農達1600余戶、3200余人。

  “發展林下經濟,除了增加山林附加值外,還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保證林地土質逐步向良性方向發展,確保山核桃豐產增收。”市林科院院長何奇江說,“林下套種藥材等經濟作物能降低雜草的生長,杜絕除草劑,增加林地生態效益。樹上長錢樹下出財,就是林農的金山銀山。”

  為了改善鄉村面貌,依托大花園建設,杭州全面推進“一村萬樹”三年計劃。 “一村萬樹”就是一個行政村范圍內,要新種植一萬株左右的珍貴樹、彩葉樹和鄉土樹。 “要強化一村一品因地制宜、一樹一花彰顯特色,我們將落實示范村100個、推進村800個,其中2018年建設示范村30個、推進村246個。”陳勤娟介紹,要以春花秋葉改善鄉村面貌,提升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旅游。

  水利建設也在轟轟烈烈進行中。杭州三堡南排工程獲得2016-2017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它已在防御歷次強降雨和臺風中有效減輕了杭嘉湖地區的防洪排澇壓力;今年年底杭州將開工“擴大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泵站工程”,它與三堡南排工程相當,如果三堡和八堡南排一起開機,一天能排掉三個西湖的水量,有效緩解主城區的澇情;城西南排通道工程也即將上線,將使城市西南部山洪就近直排入錢塘江,有效克服城西地理條件的先天不足,確保該區域的防洪排澇安全。

  目前,杭州市列入省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共計14項,正全線加速推進,2020年底前杭州市境內錢塘江干流堤防防洪標準總體達到20年一遇以上,平原排澇能力總體達到20年一遇。

  D

  以綠傳情

  傳承一份“文化自信”

  杭州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古繁衍孕育了豐富的森林資源;杭州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在這樣的時空坐標上,杭州自然是古樹名木眾多。

  杭州歷來重視古樹名木的保護。古樹是指樹齡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經依法認定的稀有、珍貴樹木和具有歷史價值、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2014年杭州發起“尋找杭州最美古樹”活動,對分布于杭州市行政區域內、在原生態環境下自然生長的古樹名木、古樹群進行尋找調查,評選出300株古樹,再從中推選出7大系列杭州最美古樹名木。該活動旨在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和普及生態知識,促進美麗杭州建設。

  “以古樹名木保護、森林教育體驗等為載體,把森林文化融入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村風村貌,傳播生態文明理念,讓一草一木留住鄉情、一花一果記住鄉戀。”市林水局副局長陳勤娟說。2018年由中國林業網、國家生態網、美麗中國網開展的“尋找最美古樹名木”第三屆美麗中國大賽塵埃落定,杭州多株古樹名木獲得不俗成績。不僅如此,近年來,杭州還相繼開展了“最美竹鄉”“最美森林古道”“最美森林公園”“最美濕地”評選活動,讓市民參與進來,讓生態文化遍及杭城的各個角落。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天堂”的城市品質,讓越來越多的國際業界大咖聚集杭州。

  2018年9月,中國森林療養杭州國際研討會在杭州桐廬舉行。會議圍繞“森林療養構建新型社會福祉”這一主題,展示杭州市近年來取得的森林療養建設成果,交流國際社會森林療養發展動態,發布中國首例在桐廬進行的森林療養基地醫學實證研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動杭州市森林療養事業的快速發展。

  11月,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在杭州舉辦。大會討論通過論壇成果文件——《杭州宣言》。余杭區獲得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范單位稱號。

  眾多高規格、高水平的國際會議為何花落杭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地司巡視員嚴旬的答案是:“都說杭州是人間天堂,說到杭州,就想到了這里山美、水美、人杰地靈。從全國來看,杭州林業很有特色,出了很多經驗。”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40年嘔心瀝血、40年砥礪前行,杭州林業水利生態建設得到大幅度提升,林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彰顯,群眾愛綠、護綠、植綠的生態意識正在形成。但森林城市創建不只是種幾棵樹、造幾片林、拿一塊牌的事,而是事關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生態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它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市林業水利局局長華德法說。

  揚帆起航、砥礪奮進。接下來,杭州將圍繞美麗杭州、森林杭州建設要求,繼續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加快鄉村振興、“擁江發展”和建設“大花園”進程,用綠水青山繪就美麗杭州的新畫卷,在綠色發展的征程上續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標簽:林業;森林;綠水青山;山核桃;水利;杭州;杭州市;森林公園;林農;森林覆蓋率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