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所屬10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專項——“自主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適用性研究”項目2018年度進展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據悉,我國自主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在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應用穩步推進。
該項目旨在緊密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洋公共服務的需求,開展我國海洋觀測/監測、海洋預報、海洋災害應急監測與處置技術在絲路沿線國家的適用和推廣應用研究,通過設置5個試驗區,推動自主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成果在“海絲”沿線國家的推廣,并形成海洋聯合觀測數據共享服務能力。項目執行期從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
研討會上,有關方面介紹了項目進展情況。項目專家和咨詢專家對一年多的研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有關國家合作方的溝通,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渠道;從項目層面聚焦凝練自主海洋技術在絲路沿線國家應用的亮點成果,充分發揮國際合作的特色,提供更多國際服務。
項目目前已取得了部分成果:
——順利完成了瓦努阿圖盧甘維爾港中瓦聯合觀測站建設,觀測數據已持續10月以上,實現了自主水文觀測系統和觀測標準在太平洋島國的推廣應用;
——利用無人艇和四旋翼無人機開展了文萊灣海豚、綠海龜等的海洋瀕危動物的海空立體觀測實驗,實現了自主無人智能海洋觀測設備在東南亞的推廣應用;
——通過聯合航次在泰國灣海域成功布放了淺水型白龍浮標和海床基,這是該海域國際上首個時間序列最長、海面氣象和海洋動力參數最全的現場定點觀測;
——斯里蘭卡周邊海域水文氣象預報系統已開展試驗應用,準確預報登陸斯里蘭卡的熱帶風暴“TC01B”及其產生的暴雨過程,預報結果通報斯里蘭卡用戶。
——自主研發的“衛星遙感動態監測示范系統”應用遙感影像,開展了巴基斯坦海岸帶遙感動態監測。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