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雪后的新昌縣大市聚鎮黃壇村煙嵐云岫,該村東山地自然村村民張亞玲換上雨靴,提著菜籃子,與鄰居翁鳳芬相約一起去該村易腐(可爛)垃圾后續肥料處理中心旁的蔬菜種植試驗田收割青菜。
“你看,這邊的青菜綠油油的是用過肥料的,那邊看起來葉片暗淡的是沒有用過的,差別很明顯吧。”翁鳳芬一邊割菜一邊告訴記者,以前還擔心用廚余垃圾制作的肥料不好,現在一看,效果蠻好的。
據介紹,2014年,大市聚鎮就在黃壇村建立了可爛垃圾減量化處理站,黃壇、百菊、沃洲村三個長詔水庫源頭村的易腐(可爛)垃圾全部進站處理,經發酵、烘干等工藝后成為肥料。處理站每年能生產八九噸肥料,但因為肥料油脂高無法推廣。
今年7月,新昌首個易腐(可爛)垃圾后續肥料處理中心在黃壇村建立,通過添加EM液、沼液、酵素等微生物,加快油脂分解,提高堆肥安全性,打通易腐垃圾制肥使用出路。8月底,該鎮將堆肥兩個月后的1000克肥料樣本送至農業農村肥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進行檢驗,主要檢測肥料中有機質、總養分、總氮、磷、鉀、水分、酸堿度、總砷、總汞、總鉛、總鎘、總鉻等項目。檢測報告顯示,除總養分實測值略低于標準外,其余項目均符合有機肥料標準。
在確定肥料安全性之后,黃壇村村委主任翁偉平信心倍增。10月18日,翁偉平張羅著在易腐(可爛)垃圾后續肥料處理中心旁一塊空地上種上青菜、蘿卜,一小塊不施肥,剩下的就用已經堆放了近3個月時間的廚余垃圾制肥。此后一個月時間,青菜長勢一直很好,有村民拔了點小青菜去嘗了嘗,說味道不錯,還有一股甜味。
翁偉平還對照檢測報告相關建議,在有關專家的建議下進行了增強肥力試驗,之后他再次將肥料送檢,目前正在等待結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