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蓉 俞任飛 通訊員 史炎丹)跨過富春江第一大橋,過不多久就可以看到永泰熱電廠那根標志性的煙囪。2009年熱電廠擴建時,凈高122米的大煙囪,取代了過去60米高的舊煙囪,在附近低矮的工業園區里,顯得鶴立雞群。湖藍色的底漆上,幾只白鶴拍翅欲飛,噴煙時仿佛順著煙柱即將騰云直上。
如今,光彩退去。
去年8月,在杭州富陽造紙產業的轉型大潮中,當地最大紙業集團永正控股宣布進入破產清算流程。這根配套熱電廠的煙囪,也在今年1月正式停用。
10個月后,資產清算處置等工作完成,它也迎來自己的最終命運——就地拆除。
但對富陽造紙產業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結束,更是新生。
每天拆除3米,兩個月后完工
這是富陽江南新城,近年來拆除的第一根大型煙囪。
上午10點,錢報記者趕到了位于富陽區春江街道的永泰熱電廠。除了傳達室的保安和煙囪旁的拆除組,140畝的廠區內空無一人。
走近煙囪大約百米,錢報記者看到,一道環形工作臺凌空架在百米高處的煙囪頂端,幾位工人正在施工。
“工人一早6點半就上去,今天中午不下來了,一直要到下午4點半才結束。”施工現場的安全監理表示,近期的大霧與陰雨天氣,影響了工程進度。而上下直梯一趟需要30分鐘,相當耗費體力與時間。
煙囪周邊近20米的半徑內,已經拉起了隔離帶。戴上安全帽進入現場,煙囪底端已經開出一道近5米高的方形大口,鋼釬條拉至一旁,里面堆放著由煙囪頂端拆墜下來的混凝土塊。
據介紹,此次拆除工程分兩階段,除底部20米利用長臂破碎機等機械設備搗除,其上100米均采用人工作業。工人先用電鉆在墻體上鑿出“凹”字形造型,切斷鋼筋后再將整塊混凝土塊拉倒。“為了保證不向外傾倒,每次只能拆70厘米×70厘米的煙囪主體。”
“轟”的一聲,先是一陣悶響,然后土塊混雜著煙塵四散開來,刺耳而嗆鼻,這是工人們上午拉倒的第三塊混凝土塊。
不到12點,得給工人們送飯了。一道長長的升降繩,帶著6個人的伙食緩緩向上。
送伙食的小陳入行已有5年,“新人干不了這么高的,都是老工人才能上。”小陳介紹說,高空作業的6名工人,也有8年從業經驗,他們分工明確,彼此都已合作數年。
吃過飯以后,工人們可以戴著安全帽,掛著安全繩,在煙囪頂端僅一米多寬的工作臺上,休息一會。
他告訴記者,只要克服恐高,煙囪的頂端拆除較下部容易,“下面墻體厚了,更難拆”。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最高曾拆除過200多米的高煙囪,在他看來,這根122米的大煙囪整體難度并不大。
2009年投入使用,曾是產業興旺代表
“一張富陽紙,十萬從業者。”杭州富陽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之鄉”,擁有兩千多年造紙歷史,曾幾何時,造紙業為當地經濟帶來了繁榮。為化解用電供需矛盾,2003年起,富陽區的造紙企業紛紛建設自備電廠。最多時,富陽境內有7座自備電廠。一時間,這些自備電廠里口吐黑煙的大煙囪成了造紙園區上空的一道特殊“風景”。
永泰熱電廠的煙囪就是其中之一。錢報記者了解到,這根煙囪,是浙江永正控股有限公司下屬永泰熱電廠的排煙煙囪,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浙江永正控股有限公司曾是富陽最大的民營造紙企業,永泰熱電廠這根煙囪也曾經代表江南區塊的產業興旺。”春江街道黨工委書記汪軍飛說。
去年下半年,浙江永正控股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作為配套的熱電廠,也走到了盡頭,永泰熱電廠煙囪在今年1月正式停用。
事實上,去年,富陽已經啟動可視煙囪專項整治。富陽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7年已整治煙囪714支,“當時,主要拆除了536支小型煙囪,對永泰熱電廠煙囪等大型煙囪進行了煙氣潔凈排放處理和外觀美化。”
富陽區江南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江管委”)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拆除未選擇更快速簡便的爆破方式,主要還是出于環保及安全性上的考慮。“爆破產生的沖擊波,可能會對路面及地下管網產生影響,周邊的小區居民也需要疏散。”
拆除之余,富陽也在努力做好“留”的文章。江管委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顏炎表示,“江南作為‘中國白板紙之鄉’,是當代造紙工業發展的代表。有效保留、保存、打造精品江南文化,也是我們積極推進謀劃的方向。”對于具有代表性的煙囪、造紙生產線等造紙遺存,江管委將進行合理的整治保護,今后,也許它們就會變成代表江南造紙文化的地標。
拆除煙囪背后,是富陽造紙業轉型升級
煙囪整治的背后,是富陽造紙產業的整體轉型升級。
“2005年至今,富陽已淘汰造紙企業343家、生產線551條。2017年底,集中了117家造紙企業的江南新城區塊也開始騰退,目前已完成37家,正在開展30家征遷工作。”富陽區經信局能源科科長李安榮告訴記者,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富陽也爭取保留集研發、銷售為一體的造紙企業總部經濟。據悉,目前已有多家造紙企業申請了總部樓宇。
在當地政策的推動下,富陽不少造紙企業已經開始了“鳳凰涅槃”的腳步。有的把目標投向海外,有的則走上了產業多元發展的道路,還有的把目光投向了富陽廣大的農村,探索起“三產融合”的生態發展道路。
以元書紙聚集區、富倫科技生態紙平臺、華寶齋和泗洲造紙遺址、大源鎮書畫紙產業基地為基礎,富陽還在布局“一園三基地”,謀劃打造以特種紙和傳統紙為主導的文化旅游產業格局,讓“千年紙鄉”的造紙文化代代流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