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自2013年提出以來,因契合了時代的脈搏和需求,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陣浪潮。藝術時評人劉昌玉說,美術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大有作為。美麗鄉村與美術都以“美”掛帥,為美術和美術家們的才華施展提供了巨大空間。首先,美術可以指導鄉村建設。其次,美術助推挖掘鄉村內涵。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美術的力量,本質上就是“到人民群眾中去”文藝方針的落實,是鼓勵藝術家重拾畫箱,重新走出畫室,發揚新時期現實主義美術的有效途徑。美術與老百姓有著先天的親近感,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以視覺形象為載體的美術具有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美術與如火如荼的美麗鄉村建設碰撞,將會擦出奇妙的火花。
不要把借鑒當做抄襲的“擋箭牌”
最近一段時間,又疑現創作抄襲。“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開展不久,入選作品《游春圖》涉嫌抄襲蒙古族畫家胡·賽額尼斯的作品《望經·唱游》;“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入選作品《國風》涉嫌抄襲李芳創作的版畫作品《景-NO.2》。胡碧波在美術報發文說,抄襲與借鑒的確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但抄襲是指一半以上是抄他人的東西,原創的成分很少;而借鑒則指借用了他人的東西,大部分內容有自己的見解,獨創性的內容更多。為此,不要用借鑒充當抄襲的“擋箭牌”,抵擋不住的時候會“揭穿”,千瘡百孔的多難堪。
涌現大師才是六零后的成功
近日,第二屆“翰墨醇香 六十年代”全國書法名家學術邀請展在衡陽開展。上世紀六十年代書法名家的創作成就是當今書壇最令人矚目的,他們承先啟后,繼往開來,是書法界莫可置疑的中堅力量。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書法蘭亭獎理論評委姜壽田在美術報發文指出,六十年代書家成功與贏得書史的標志,便是個體書家的彪炳史冊。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創新者,骨子里都是一個傳統主義者。魯迅、胡適作為現代文化啟蒙者,有激進主義和西化論的一面,但是,他們的學識和修養卻無疑是奠基在傳統國學基礎之上的。20世紀中國美術界推出四位大師——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潘天壽,皆為傳統主義者,便是意味深長的。因而,六十年代書家群體的定位,還只是一個初始階段,在他們中間涌現出多個大師,才是這個群體走進歷史的標志。
藝術品收藏培訓大有可為
如今,愛好藝術品收藏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市場出現了結構性調整,一些人發現之前自己的投資方式不對,專業知識不足,誤判了市場,買錯了東西。在反思和調整中,人們對各類藝術品收藏知識與能力的需求更加旺盛。于是,各類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始嘗試引進一些藝術市場和收藏的課程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據拍賣師季濤的觀察,內地各類藝術品收藏培訓逐漸出現這樣的發展趨勢:理論課更多地與實踐課、考察觀摩課相結合;短訓班慢慢過渡到長訓班,長、短訓結合;基礎知識培訓逐漸與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專業鑒定課程與欣賞美學課程同時并舉;教學內容多樣化、知識深度挖掘與細化成為各類培訓課程未來發展方向。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