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延安市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曖曖遠人村 徐徐入畫來

發布時間:2018-11-29 09:26:1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劉曉星

  一條條道路村村相連,一個個小院井然有序,一盞盞路燈照亮村莊,一張張笑臉洋溢幸福。“用沼氣、上衛生廁所,走硬化道路、住規劃房、飲清潔水”,這就是時下陜北黃土高原農村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帶來的變化。

  從“環境美”到“產業美”

  走進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延安市寶塔區趙家岸村,一座座整齊的兩屋小樓,統一的污水管網,潔白的院墻上繪就荷花圖,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自然與人完美融合的畫卷。

  2010年,趙家岸村的百姓徹底走出了土窯洞,住上了寬敞明亮的花園式樓房,整村搬遷到了現在的集中居住點。現在,村里不僅完成了旱廁改水廁,還新建了一座日處理能力為4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

  在村中心廣場東側,記者見到了為全村140戶390人提供服務的污水處理站。趙家岸村黨支部書記王年軍向記者介紹說,村里的污水全部走地下管網,經管道收集至相關處理設備內,經過層層處理后,能夠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村里把這些處理達標的廢水用于廣場的綠化用水。

  生活的改善,提升了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趙家岸村在全村配備分類垃圾桶,辦起“垃圾兌換銀行”。對于趙家岸村村民來說,每個月的垃圾集中兌換日都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垃圾兌換銀行趙家岸分行”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記者在“垃圾兌換銀行趙家岸分行”的兌換現場看到,可兌換的物品琳瑯滿目,按積分大小有牙刷、香皂、牙膏、洗發水、米面油等20多種生活必需品。

  據了解,“垃圾兌換銀行”自2017年9月份開辦以來,家家戶戶都辦理了“綠色”存折,積分存在存折里,零存整取,想要兌換商品時,從垃圾兌換銀行里支取積分,隨意兌換商品。垃圾兌換銀行每月開放一次,定期收集各類垃圾并統一回收處理。

  現在,垃圾不再是隨手丟棄的廢品,而成了村民眼中的“寶貝”,大家紛紛撿拾兌換,使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從“村莊美”到“全域美”

  在延安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225萬人口,而其中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山區和峽谷地帶,自然條件差、居住相對分散、交通狀況落后等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最大瓶頸,也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困難重重。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從何做起?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上,延安市在確定目標上“高人一等”,在標準制定上“先人一步”,在機制建立上“快人一拍”。

  延安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意見》《延安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縣區成立組織機構,縣、鎮兩級制訂出臺了實施方案,使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章可循。

  2017年初,延安以“七改三清三完善”為工作重點(改路、改房、改水、改電、改廁、改圈、改灶;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產廢物;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基礎設施管護機制、村組自我發展機制),建立了“雙月報送、季度講評、半年觀摩和年度考核”的工作機制,統籌安排、示范帶動,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延安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完成投資已近40億元,累計完成了759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奠定了科學基礎,發揮了規劃引領作用;行政村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基本得到覆蓋;全市35個重點鎮已建成21個污水處理設施;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要求,各村組均制定了村規民約、保潔制度、衛生管理辦法等長效機制……

  2017年,延安在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考評位列全省第一。數據顯示,延安市先后建成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兩個國家級生態村,兩個省級生態縣、34個省級生態鄉鎮、24個省級生態村,形成了一大批“美麗宜居型、文化旅游型、產業帶動型”示范村。

  從“規劃美”到“特色美”

  農村環境治理點多面廣,每個村子面臨的問題又各不相同,需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各示范縣區通過項目實施,不斷改革創新、完善制度,積極探索農村環境整治新模式。

  在全面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延安市富縣走出了自身的特色。沒有排水管網,一直是各地農村污水治理的一大問題。富縣采取了多級凈化人工濕地為主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案。散居戶生活污水經過三格式化糞池進行預處理后,通過管網進入格柵、沉淀池后進入周邊人工濕地,利用土壤和植物脫氮除磷,可在濕地、坑塘上種植大型挺水植物,起到固定床體表面、提供良好過濾條件的作用。

  延安市寶塔區大力實施城鄉統籌,創新農村垃圾處置和長效管理機制,“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不斷豐富完善,污水處理的無動力、微動力處理技術大力推廣,都探索出具有陜西特色的農村環保模式。

標簽:農村環境;兌換;延安市;垃圾;村莊;規劃;清潔水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