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正在運營中的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廠一瞥
去年1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曾向海南省反饋督察意見要求:“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廠三期工程建設工作”,加之這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滿負荷運載的實際擴容現狀,擴建將于近期開工。消息一出,引起周邊居民的廣泛關注。
厘清問題才能化解“鄰避”問題。記者近日就海口垃圾焚燒廠擴建原因,海南省建設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技術水平、環保性和安全性,片區空氣質量等公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垃圾焚燒廠擴建迫在眉睫
現有處理能力不足,焚燒符合海南“土地資源有限、生態保護至上”省情
根據海口市環境衛生管理局提供的實際數據,自2012年以來,海口市及澄邁縣垃圾年增長率在10%左右,目前每天有約700噸原生垃圾無法通過焚燒處理,只能進入垃圾填埋場。
而當地填埋場填埋庫區總容積1019萬立方米,設計處理規模1000噸/日,若仍無新增垃圾末端處置能力,預計只能再用兩年半就須封場停用。而預計到2020年,需運輸到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置的生活垃圾量可達到4460噸/日,而現有垃圾焚燒廠處理能力僅2400噸/日,根本難以滿足海口、澄邁兩地發展需求。
“若仍無新增垃圾末端處置能力,預計填埋場只能再用兩年半。”海口市環境衛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有關負責人說:“海口垃圾發電廠三期擴建工程的建成有助于實現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逐漸封場,并逐步解決填埋場目前存在的環境隱患。”
據了解,三期擴建工程已納入《海南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規劃(2018-2030)》,符合海南省規劃布局要求。
中國五洲工程設計集團原高級工程師程平認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方式,具有無害化徹底、減容效果好和資源化率高等優點,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比較成熟的技術。
“對于土地資源有限、生態保護至上的海南而言,擴建、新建垃圾焚燒處理項目是必要的、可行的。”他說。
技術工藝水平是否具有先進性?
煙氣排放嚴于國標和歐盟標準,今年以來周邊空氣質量優良率超過90%
來自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評中心的專家介紹說,擴建的三期項目擬采取的煙氣處理工藝為“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旋轉噴霧半干法+干法脫酸+活性炭噴射吸附+布袋除塵器+濕法脫酸+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的組合工藝,可通過先進技術手段來控制、削減煙氣中污染物的排放。
“這一工藝成熟可靠,可確保煙氣排放指標滿足海南省今年8月初發布的相關規定中的排放限值,嚴于國標和歐盟2010標準,已成功用于我國多個地區。”上述專家介紹說。
以二噁英的排放標準為例,海南制定的標準為0.05納克/立方米,國標和歐盟2010標準為0.1納克/立方米,海南地方排放標準嚴于國標和歐盟2010標準。
“垃圾焚燒廠在正常運行達標排放的情況下,不會對周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公眾是安全的。”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評中心的有關專家說。
海南省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和設在海口老城開發區的3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監測數據,也給出了客觀的說法。
“2018年1月1日~11月14日,老城經濟開發區空氣質量總體優良,開發區管委會、漢能光伏、頭甸村3個子站空氣質量優良率均超過90%,各項污染物指標均達標,且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國家標準濃度限值。”海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室副主任徐文帥介紹說。
記者在海南省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看到,目前運營的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氫等5項污染因子,均列入自動監控管理,通過不間斷的自動監測分析,對其排放的污染物進行實時管控。
今年11月以來,上述5項指標的小時濃度、日均濃度值,均穩定達標排放。
立體化監管如何完成?
部門監管、企業自管、公眾監督,各生產環節和污染物排放都將是監控重點
保證垃圾焚燒發電廠嚴格按照標準、安全穩定運營?
“關鍵在于部門監管、企業自管、公眾監督‘立體化監管’。”程平說。
對此,海南省生態環境監察總隊自動監控管理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海南省現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營監管主要通過焚燒廠煙氣排放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實時聯網,做到在線監測。同時,生態環境部門按季度對焚燒廠產生的煙氣、廢水等開展監督性監測以及不定期的抽檢。
海南省還開發了重點污染源超標督辦工作服務平臺,一旦發現超標數據將自動發出“超標預警提示”,以短信形式發送相關信息至屬地市縣在線監控負責人手機中,確保及時發現問題、排除異常。
此外,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企業也會自行開展監測工作。目前,海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施定期向公眾開放,也在其廠區外大門口設置了大屏幕電子顯示屏,在線顯示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氫等數據,以接受公眾監督。
“下一步在日常監管工作中,還將進一步把垃圾計量、輔料消耗、焚燒溫度、煙氣排放、灰渣和滲濾液處理等各生產環節和污染物排放作為監控重點。同時生態環境部門也鼓勵企業通過公眾開放等方式,與周邊居民及社會公眾開展良性互動,消除誤解、增進了解,更好地接受公眾監督。”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有關負責人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