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整治的是空間與秩序,提升的是設施與美感。在杭州眾多小城鎮,記者看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已漸漸成為區域美麗經濟培育、產業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
場口鎮東梓關村:做好“三美”文章 推動村域平衡發展
一走進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江水依偎的富春山景,白墻黛瓦的杭派民居,古韻悠悠的傳統村落……
因“杭派民居”走紅網絡后,東梓關村每一天都會迎來源源不斷的人流。“然而在當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啟動以前,縱觀東梓關全域,從村史館出發,沿長塘到碼頭,后至杭派民居的核心區塊非常好,是人人向往的美麗鄉村,而東西兩區塊‘空心村’現象嚴重,基礎配套嚴重滯后,亟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抓手,促進村莊整體平衡發展,為當地美麗產業培育打牢基礎。”當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場口鎮以“兩山”理論為指引,對標省級樣板的要求,緊緊圍繞區委對于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立足東梓關“山水古埠,醫養福地”的發展定位,全面整合人文和山水資源,在基礎配套完善、產業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
“按照準景區化打造的標準,明確主次干道全面貫通、強弱電全面下地、違法建筑全面拆除,犄角旮旯全面整治的‘地毯式’整治模式,新建停車場2處,新增小車停車泊位90個,客車停車泊位5個;新增和改善綠地、公園、小節點等群眾休憩場所9處,新增綠化面積3000余平方米;開展廁所革命,新建公廁1處,清除旱廁、棚廁35處;按照景區標準全面完善指示系統及店招店牌;結合原湯橫線立面整治,高標準建成湯橫路商業街。”當地小城鎮辦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東西面村落的全面整治,大大提升了當地旅游、交通等基礎設施面貌。
與此同時,“為滿足村民茶余飯后在江邊散步鍛煉的需求,新增了13公里沿江公路綠道;古建筑群內,里弄小巷均實現用青石板鋪路;對毛壞道路全面硬化,新增15公里村道。自籌資金300余萬元,對全村主干道及杭派民居進行亮燈美化,東梓關夜景刷爆網絡,再度掀起網紅效應。”當地小鎮辦相關負責人說,通過一系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舉措,為東梓關培養壯大美麗經濟奠定了扎實的環境基礎。
今年10月江鮮大會期間,東梓關實現接待游客37萬余人次,通過“百鮮宴”等活動,村民實現餐飲收入700余萬元,9家民宿收入達26.8萬元。
當地小鎮辦相關人員表示,下一步,場口鎮“將突出規劃引領、項目帶動、全民參與、管理提升,在產業招引培育上精準發力,在長效治理上凝聚合力,做足做透東梓關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景區‘三美’文章,努力將東梓關打造成為集旅游休閑、中醫養生、娛樂康養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
環山鄉:奠定產業轉型硬基礎 做深區域經濟發展聯動
作為曾經的工業主導型鄉鎮,傳統銅工業就一直是富陽環山鄉的支柱產業,但由于環保、生態以及可持續發展需要,經過幾次產業淘汰整合,環山產業“何處去”到了關鍵的選擇階段。
“只有堅決轉型、加快轉型,走一條生態旅游發展之路,才有環山百姓的未來。”當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負責人深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當地實現幸福環山目標,踏上轉型軌道的關鍵轉折點。
為此,當地以整治行動為基點,牢牢抓實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內外兼修”——用扮靚自己添增“魅力”,用挖掘文化提升“氣質”,用項目引進激發“活力”,進行了一場“顏值與發展”的革命。
“今年以來,共計整治‘低小散’點位297處,清理場地261處,破損232處,拆除違法建筑73處,拆除面積19169平方米,覆土復綠222處,取締雷磨機、銅清洗攪拌機場地23家,杜絕銅經營戶露天堆放、加工原輔材料的經營行為,騰出空間近600余畝。”當地小鎮辦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用拆整出來的空間,環山新增綠化面積5328平方米,新增停車位250個;新建廁所1處,提升改造1處;打造口袋公園、村民廣場、文化墻等大小節點99個。當地還利用拆出的空間點位,種了將近12畝蔬菜,并將蔬菜提供給全鄉各行政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的老年食堂。在美化公共生活空間的同時,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與此同時,環山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招引一批商業項目,在原供銷社拆除位置引進了投資2000萬元的鄉鎮文化綜合體項目。當地小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是浙江省一般鄉鎮第一家,內設電影院、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農村電商平臺等。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增加集鎮業態,吸引集鎮人氣。”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整治,當地為引進“無污染、小空間、大產出”的高新技術項目準備了干凈、氣質的環山名片。
“目前已和富陽開發區達成協議,將用拆整出來的200多畝土地作為高新產業基地,引入一批高新企業入駐。”當地小鎮辦相關人員介紹說,下一步,環山將按照“一年通過驗收、二年結合產業規劃再提升、三年見成效”的目標,做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的保持與轉換、做深經濟發展聯動文章,“充分利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拆后騰出空間、修繕還原出的古舊建筑廳堂以及文化挖掘的成果,打造一批具有環山特色內涵的民宿、景點,通過與周邊區域聯動,推進旅游與小城鎮、與文化的融合發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