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諸暨市山下湖鎮的一場珍珠剖蚌取珠直播刷爆了朋友圈,短短一個半小時點擊量突破了100萬。令點擊量直線上升的,是該鎮珍珠養殖塘里的一項黑科技。
進行直播的這片珍珠養殖塘,屬于浙江清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面積500畝。19日,記者來到這里,乍一看跟普通的蚌塘沒啥區別,大片水面上漂浮著塑料球,直到公司總經理郭偉鋒親自撐船從水下撈起河蚌——它們被裝在一個個盒子里,每個河蚌蚌殼上都插著一根塑料管子。“管子是用來喂食的,這就是我們的綠色養殖模式——管網式自動投喂。”
據介紹,跟傳統投放動物糞便繁殖藻類喂養河蚌不同,該公司通過管線直接給河蚌喂養藻類,“大的成品蚌是點對點投喂,小的子蚌采用封閉式投喂,管線與岸上的智能投喂系統相連。”郭偉鋒說,通過定向、定量、定時喂養珍珠蚌,不但節省了90%的飼料,而且大大改善了水環境,提升了珍珠品質。
無獨有偶。該市直埠鎮浙江佰瑞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珍珠的所有過程都在室內進行——兩個面積各1200平方米的鋼質室內池。“每個池子里放養了10.2萬只河蚌,平均每平方米養殖80只,是傳統室外池塘養殖密度的50倍,每只河蚌的耗水率僅為傳統模式的1/60。”站在池水清澈的養殖房里,公司董事長傅百成一臉的自豪。
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原來,“佰瑞拉”采用的也是直接投喂藻類的模式,同時實現了養殖環境的閉路循環:池水定期被打入一個沉淀池內,過濾后的廢水經過消毒、殺菌后,被重新輸入養殖池。通過循環利用,整個養殖場實現了水體只進不排,且水質保持在Ⅲ類及以上標準。“目前,我們河蚌的養殖期約13個月,較傳統模式縮短了一半以上;珍珠的圓珠率卻達到了80%左右,是傳統養殖的4倍以上。”傅百成說。
“無論是管網式靶向投喂,還是工廠化循環養殖,都是對傳統淡水珍珠養殖的綠色顛覆!”在諸暨市水產站站長周淼看來,這些蘊含黑科技的珍珠養殖新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污染零排放、品質大提升,對珍珠產業之都山下湖走綠色發展之路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