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美麗浙江建設的題中之義,通過各類激勵機制來幫助大家養成分類習慣,是各地都在嘗試的做法。
日前,在長興太湖街道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綠色授信”儀式。在現場,該街道首批116戶家庭被授予綠色信貸家庭,除了榮譽之外,每戶家庭還拿到了1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月利率優惠至4.5厘。
據了解,被授予信貸的116戶家庭不是生產經營戶,也不是創新創業者,就是普普通通的社區居民。而他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垃圾分類A級示范戶。自今年4月份太湖街道開始大力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這116戶家庭成為其中踐行垃圾分類的佼佼者。
垃圾分類與綠色金融結合的做法頗有新意。據介紹,太湖街道為了鼓勵更多的市民自覺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擴大綠色環保覆蓋面,聯合長興農商銀行,以“綠色普惠金融”為載體,在全省范圍內首創垃圾分類示范戶集中授信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這項行動的探索,形成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熱情氛圍。”太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程玉蘭表示,這種做法在長興甚至在省內也是一種嘗試,通過這種嘗試讓居民受益于綠色金融,同時也把垃圾分類納入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中來,讓整個社會形成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氛圍。
近年來,在兩山理論誕生地湖州,各類圍繞垃圾分類工作的“綠色賬戶”“綠色榜單”等創新舉措并不少見。
在德清縣鐘管鎮蠡山村,為調動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德清團縣委和鐘管鎮政府聯合打造了一家“青春生態小屋”,開設“垃圾分類公益超市”,給每戶村民發放了一張積分卡。村民攢足一定積分可到“公益超市”兌換電水壺、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而收集起來的廚余垃圾則被加工成有機肥料,村民家里種花種草有需要都可以免費領取。
“生活垃圾處理是城鄉發展繞不開的課題,垃圾分類是無害化處理的前提和基礎。”湖州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各種創新激勵機制對源頭分類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城市居民分類參與度更高了,鄉村百姓也養成了分類好習慣,以安吉縣為例,目前該縣188個行政村已經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按照浙江省未來5年的規劃,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力爭在2022年左右實現全覆蓋,實現100%的資源化回收利用率,以及超過60%的回收利用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