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楓葉太美了,色彩斑斕的林子太漂亮了,名不虛傳!”
10月6日一大早,遼寧省沈陽市民王女士和朋友驅車兩個半小時,慕名來到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的楓林谷景區,呼吸山里新鮮空氣,觀賞深秋美景。
楓林谷是長白山的余脈,大連、沈陽、本溪、丹東的游客紛紛來到這里,和原始森林親密接觸。假日期間,楓林谷景區人聲鼎沸、摩肩接踵。工作人員劉翔介紹,國慶長假,景區游客每天都在2萬人以上,僅門票收入就超過200萬元。“去年,我們景區收入實現120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1500萬元。”
誰又能想到,10多年前,這個地方還是一個國有林場,以砍伐樹木為生。后來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禁止對天然林實行商業性采伐。桓仁縣8家國有林場生產經營陷入困境,職工發工資都成問題。
守著青山,不能要飯吃。2012年,桓仁8家林場共同出資,成立了楓林谷景區。國有林場變“賣木材”為“賣景觀”。
2013年9月,景區正式開園營業,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00萬元。隨著設施完善、知名度提高,楓林谷吸引游客越來越多。當年窮得發不出工資的國有林場徹底脫困,實現了“不砍樹,也能富”的目標。
“我們這里的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景區負責人說。
楓林谷的變遷,正是本溪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
以鋼鐵冶煉制造聞名的本溪,歷史上因為嚴重的空氣污染,曾背負著“衛星上看不見”的劣名。近年來,全市堅持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治理低空污染、廢舊礦山復綠、新建和提標擴建污水處理廠等一系列措施,本溪天更藍、水更清、林更綠,環境更宜居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本溪“楓葉之都”美名享譽中外。
同時,本溪還把生態產業列入振興發展的戰略藍圖,產業由“黑”變“綠”。比如,本溪高新區生物制藥風生水起,短短幾年,“中國藥都”聲名遠播。
遼寧省統計局、省發改委、省環境保護廳等部門最新發布的《遼寧省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顯示,本溪市綠色發展指數達到81.7,位居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首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