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改造后的匡堰鎮文化休閑廣場公廁。(陳章升 攝)
突然內急,想上廁所,來到村里的公廁后,環境和氣味卻讓人心情不暢——一年前,家住慈溪市匡堰鎮石人山村的孫小姐時常會遇到這樣尷尬的場面。“以前,村里的公廁又臭又臟。因為出租房里沒衛生間,所以大家只能‘捏著鼻子’上公廁。”她說,改造后的公廁煥然一新,里面不僅增設了蹲便器、洗手臺等設施,衛生狀況也大為改善。
建好“小廁所”,改善“大民生”。今年初以來,匡堰鎮借助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對建成區內26座公廁全面實施提升改造。目前,該鎮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公廁有25座,改造總面積約740平方米。“我們計劃3年內提升改造65座公廁。”匡堰鎮相關負責人說。
為使公廁改造有章可循,該鎮在改造工程啟動前,科學制訂方案,明確改造標準,鎮文化休閑廣場、龍舌村茹家橋頭等區域的12座公廁統一拆除重建;農民公園、高家市場等人口稠密區域的公廁“擴容”,設置無障礙設施,安排專人管理;嚴重影響周邊環境無改造條件的簡易廁所關閉拆除。
加強技術支撐,實施“清單管理”,是匡堰鎮公廁改造加速推進的一大“法寶”。今年,該鎮安排了1名改造工程專管員,每天去施工現場檢查工程質量。
通過鎮、村、站三級聯動,匡堰鎮建立了公廁長效管理機制。目前,該鎮對各村新建60平方米以上的公廁實行精細化運作,由鎮屬物業公司派人常駐保潔。對完成改造的公廁實現“所長+”創新服務機制全覆蓋;對其余不具備進駐管理條件的,依托鎮環衛站定期現場巡查,“網格+”雙重服務機制強化動態監管。
為從源頭上疏導人流量,緩解公廁壓力,去年初以來,匡堰鎮探索實施第二次農村戶廁改革——推進農村個人出租房戶廁建設。其間,該鎮黨員干部走村入戶,積極動員龍舌、石人山等村的房東將出租房改造安裝戶廁后再予以出租。廁所“入戶進院”,讓龍舌村村民孫新達嘗到了“甜頭”。今年2月至8月,他花了數千元對一間出租房進行改造,設計建造了簡易衛生間。“現在,雖然房租漲了,但租客卻住得更舒心了。”孫新達高興地說。
在推進“公廁革命”中,匡堰鎮形成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投入為重要渠道、當地自籌為補充的多元化資金籌措體系。“鎮里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鼓勵作用,對新建改造的農村公廁按工程資金的50%予以補助。現在,部分企業也有意向出資支持公廁的改建。”匡堰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下一批提升改造的公廁中,該鎮準備增設節水設施和文明標語,努力將匡堰公廁打造成精品公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