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開化縣桐村集鎮,桐村廊橋橫跨溪面,長臺倚靠,古樸莊嚴,通接兩岸,百姓可乘涼可觀溪景;拾級而上,登高龍川閣,樓臺亭閣,斗拱飛檐,可俯觀全鎮,可遠眺三清山。
桐村集鎮街面清潔無穢,車輛依規停放,綠樹鮮花星點裝綴,店面整齊劃一、井然有序,百姓面色喜放,說著外鄉人難以領會的閩南方言。空氣中飄著閩南特色食品的芳香,這是堿水粽、千層粿,還有那盛名遠播的三層樓散發的特殊香氣,走進農家,淳樸好客的閩南人會熱心地讓您歇晌,遞上一杯清香的竹葉茶,剝出一顆色澤金黃的堿水粽,沾上點白糖,請您品味。這是整治后的桐花小鎮,猶如鑲嵌在龍山溪畔的一顆明珠,散發著光芒,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一年前的桐村鎮,道路損破車輛擁擠,商品占道影響通行,電桿林立線如蛛網,房屋立面殘破不齊。
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之東風,集全鎮1.8萬人之力量,歷時18個月不間斷奮戰,揚方志敏革命精神,強桐村鐵軍作風。一年多來,全鎮共整治項目5大類,24小項。包括桿線下地、路面白改黑、沿街立面改造、停車位畫制、便民設施修繕、背向整治、線路規整、一星級菜場建設、店招制作、空調格柵、集鎮景觀廊橋、山頂公園景觀閣、集鎮進口紅色文化墻、街區綠化節點、二星級旅游公廁建設等等項目。并啟動道亂占、攤亂擺、線亂拉、房亂建、低小散治理等專項整治,集鎮面貌煥然一新,美麗有序的桐花小鎮逐漸成型。
這一切離不開桐村干群的共同努力,桐村全鎮上下緊緊圍繞“桐花小鎮”的發展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整治、高品位建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這場整治攻堅戰。
●注重規劃引領 做大集鎮格局
嚴格按照《桐村鎮總體規劃(鎮區部分)2015—2030》的設計要求,根據地域特色和歷史文脈,委托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和整體風貌規劃設計,計劃實施集鎮整治和密胺產業園、龍山溪整治等項目,促進產鎮融合發展,在省委組織部的指導幫助下,已順利落地,5大類24小項整治工作,均已基本完成。
為順利推進小城鎮整治,桐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由鎮黨委書記掛帥、班子分工、抽調各村民兵全員參與發揮鐵軍戰力。實行工作倒推、工期倒逼、任務倒排的工作機制,每周會商、每旬上圖、每月通報,對工作推進不力的人,嚴肅問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同時,以集鎮為中心,將綜合整治任務細化,從道路鋪設、主干道桿線下移、外立面改造、桐花社區建設、便民設施改建以及密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多點開花、同步推進,聘請專業項目管理人員全程監管項目建設,通過將建設目標細化量化、工作任務到崗到人,實現掛圖作戰、逐項“攻關”。
●重拳整治亂象 做靚集鎮景觀
繼2017年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鎮以來,桐村鎮繼續加強“門前三包”等日常管理,實施農貿市場提升改造、新建垃圾中轉站、二星級公廁等項目,投資170萬元完成集鎮建成區污水管網鋪設。每月15日堅持組織黨員開展集鎮環境整治行動,先后清除衛生死角200余處,清運亂堆亂放20多噸,環境衛生持續向好。
出重拳整治道亂占、車亂開、攤亂擺、房亂建、線亂拉等現象。投資550多萬元完成687米道路瀝青路面的鋪設,人行道拓寬鋪設1000多米,劃設停車位126個,建成港灣式公共汽車停靠站一處;投資210多萬元完成桐花路主街道桿線全部下地,規范戶外纜線架設,安裝高標準路燈22盞,高科技抓拍系統5處。集中整治以來,全鎮共排查整治230余處,清理道亂占、攤亂擺360余人次;拆除危舊房、旱廁、亂搭亂建等1.5萬平方米,于2018年8月成功創建市級無違建鄉鎮。
在全面消除赤膊墻的基礎上,投資320多萬元對集鎮外立面進行改造提升,統一制作有竹藝設計感的店招580米。投資400余萬元對便民服務設施進行修繕改建,拆除建筑10來處4000多平方,設施面積由原來的3畝增至近10畝,服務功能明顯提高;集鎮入口、二星級公廁、休閑文化健身小廣場、廊橋、山頂公園等項目也充分融合小鎮特色規劃建設。
●得民心借民力 干群合力攻堅
都說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桐村村是桐村鎮集鎮所在地,為全力助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出“黨員清單”網格化管理制度,將整治任務落實到每個黨員身上,確保每一處點位都有黨員跟蹤、反饋。黨員以身作則,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形成黨員參與、群眾響應的共建氛圍。
“工作要怎么做,我們全家都支持配合。”86歲高齡的桐村村民陳金德看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涉及到自己,主動認領了自家的整治區塊,動員子女共同清理。
“走訪時,總會聽到村民說桐村鎮的集鎮環境,自從80年代開始到現在都沒有明顯的改變,現在輪到他們的村子開始整改了,他們肯定會積極點主動點,把村子整治得比其它村更美。”走在正如火如荼改造的集鎮上,副鎮長童振道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話。
自桐村鎮小城鎮綜合整治工作進入攻堅期,“集中治臟、全面治差、徹底治亂”成了全鎮干部的口頭禪,周末無休、每夜碰頭會成了全鎮干部的工作常態,班子成員帶隊上陣,多個任務區塊同步強勢推進,日曬圖、周評比、月通報,自我加壓,爭先進位大趕超氛圍濃郁,整治工作不斷提速。此外,依托“四個平臺”建設,桐村鎮還充分發揮“網格員聯戶”作用,完善了“巡查、派單、處置、反饋、核查、評價”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小城鎮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挖掘閩風特色 促成產鎮融合
在集鎮南北入口,著重突出小鎮個性,融入桐花元素打造特色節點,讓人眼前一亮。進入集鎮,百米翠竹屏風錯落有致,配合精美浮雕講述革命先烈故事,弘揚紅色文化。老橋改建木拱廊橋,雕梁畫柱,獨具閩浙風情。集鎮主街道桐花路融入竹元素設計,秩序井然宛若一道竹藝術長廊,商鋪卷簾閘門上邀請中國美院進行美化處理,主題桐花、點綴竹葉,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少老住戶表示,終于盼來了老集鎮幾十年來的大變樣,看到桐村越來越好,心里美滋滋的。
集鎮東面總投資7200萬元的密胺產業園,已完成投資4200萬元,一期工程即將投入使用,該產業園創新鎮村企聯合模式,各村集資入股,預計運營后年固定投資回報率可達到7.5%,將有效帶動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同時產業園的建成運營可有效緩解桐村密胺產業低散亂問題,促進轉型升級,還可解決1500人就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以產業興旺帶動人氣興旺。下一步桐村鎮將按照規劃逐步建設桐花小區、休閑廣場、山頂公園、民工宿舍等鎮區新組團,進一步做大做強桐村集鎮。
●強化風貌管控 做優集鎮品牌
在環境整治攻堅階段,鎮人大紀委聯合成立整治工作督導小組,強化督查、及時反饋、督促整改。同時注重發揮駐村團隊作用,將集鎮及周邊地區劃分區塊,由各駐村團隊及村干部開展分區域分團隊集中攻堅,大家清垃圾、除死角、美庭院,相互之間比速度、比創意、比成效,把桐村幾十年的“老底子”垃圾清出去,把村民盼望了幾十年的美麗環境請進來。
以桐村鎮綜合信息指揮室及“四個平臺”運行機制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協調聯動機制,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社會治理“一張網”。發揮“四個平臺”的智慧管理作用,通過高清探頭對城鎮路面上亂停車情況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對“道亂占”“車亂開”現象第一時間處理,提高管理智慧化水平。借助“四個平臺”優勢,不斷健全“路長制”“河長制”等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充分發揮工青婦以及黨建引領作用,實現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爭創小城鎮綜合整治樣板鎮。
目前,桐村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已近尾聲,但城鎮建設的步伐并未停歇。近期,鎮黨委政府綜合統籌,已全面啟動了集鎮安置地、桐花小區、龍山溪綜合整治等多個后續項目。其中桐花小區基礎土石方工程正緊鑼密鼓推進中,二期征遷工作涉及6戶農戶已在9月10日至9月25日期間集中攻堅內全部完成簽約,現已騰空完畢。
未來,桐花小鎮將發揮復合型鄉鎮的優勢。密胺產業園雛形初具,未來將打造5億元現代化產業;占地115畝的桐花小區商品房、桐花小區安置地將于2019年全面開工建設,徹底解決百姓建房住房需求;規劃面積25畝,橫跨龍山溪兩岸的閩南元素桐花公園已開始整理基礎;全長8公里,串線裴源、黃石、桐村、建豐四村的景觀綠道已開工建設,沿線設節點6處,有戲水避暑莊園、臨溪房車酒吧驛站、柳樹公園等,將于2019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長效管理機制,桐花小鎮解決了小城鎮環境的臟、亂、差問題,整治了城鎮環境衛生、城鎮秩序、城鎮面貌,補齊了生態環境短板,加快了經濟轉型升級,提升了城鄉發展質量,提高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了基層治理現代化。桐村有信心,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春風里,桐花小鎮的發展將越來越光明,環境將越來越美麗,百姓將越來越幸福,桐村鎮1.8萬人民將以最好的姿態走向美好的明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