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上虞區永和鎮項家橋村金村自然村的梁弄大溪橋上,一眼望去,金色的稻田中,寬闊的梁弄大溪筆直延伸,兩岸綠樹、花草色澤鮮艷,藍天、白云、綠樹倒映在潔凈的河水中,不時有白鷺在河面翩翩起舞,好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梁弄大溪原源于余姚市梁弄鎮白水沖,從1958年建造四明湖水庫起,始源于四明湖水庫,穿過梁弄鎮和上虞區永和鎮,流入杭甬運河姚江段,屬于姚江水系。主干河道全長4.55公里,其中上虞段全長3.75公里。梁弄大溪自四明湖水庫建成后一直沒有進行過整治,河草、淤泥等存積嚴重,每年逢臺風暴雨季節,水位暴漲,特別是四明湖水庫泄洪時,給永和居民帶來了嚴重的水患。如2013年菲特臺風、2015年燦鴻臺風都使梁弄大溪兩岸積水深達1米以上,數日不退。
改善區域水環境、增強河道綜合功能,是永和人的迫切愿望,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所在。2015年,四明湖下游河道整治一期工程被列為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并于當年底開始實施。該工程上虞段總投資4.38億元,整治河道全長3.75公里,沿河建有水閘6座、泵站2座,其中口門大閘-泗明港大閘設計流量200立方米/秒,為中型水閘。工程總清淤疏浚50萬立方米,河面拓寬至60~80米,并將原河堤從4.2米高程提升到5.2米,以防洪排澇為主,兼顧灌溉,結合水環境整治,建成20年一遇標準的防洪堤。
在具體的建設中,四明湖水庫下上虞段開始至項家橋村金村自然村及永和村婁閘自然村至姚江段為上下兩段,保持原有蜿蜒彎曲的自然風貌,穿集鎮而過的街河中間段則進行裁彎取直,新開掘一條河道,繞過了集鎮和街河。沿岸種植層次分明的水杉、櫻花、垂柳和南天竺、波斯菊、沿階草等,將之打造成為水上景觀長廊。兩岸還建起了休閑游步道、防汛通道,不僅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也增添了休閑的樂趣。
永和鎮還努力挖掘沿河人文元素,凸顯個性亮點。為了使景觀河道塑造留住“鄉音”、傳遞“鄉情”,有機融入老街文化、農耕文化、治水文化等,采取“保留+發掘+彰顯”等手法,對臨河村莊內老街區、老建筑進行改造提升,保留老街韻味;對沿河農田添加竹籬笆、竹器等元素,挖掘永和農耕文化;保留婁家閘、西石橋等古橋、古閘現狀,彰顯治水文化。
為確保河道長久干凈、防汛設施安全完整,該鎮深化完善“河長制”,鎮主要領導擔任總河長,鎮干部為鎮級河長,村干部為村級河長,堅持鎮級河長一周一巡查,村級河長巡河一周不少于兩次;建立了上下游協調、河長聯席會議、重大問題決策等機制,確保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嚴肅水域監管,確保河道安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