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科技創新讓農業生產更綠色高效

發布時間:2018-10-26 15:11:25 來源:農民日報 記者 王騰飛

  “稻谷飄香說豐年,示范區里看創新。”10月21日,由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綜合實施觀摩交流會,在“江蘇第一糧倉”興化市的萬畝高產高效糧食產業園舉行,會上集中展示了作物生長監測診斷與精確栽培、機插施肥一體化、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激光平整地等多項最新技術和成果。這些綠色高效生產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將為提升農業的信息化、精準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里,稻稈被沉甸甸的谷穗壓彎了腰,風吹金色稻浪,滿目豐收在望,這其中無不凝聚著科技創新的力量。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李剛華在現場介紹說:“我們發現單一用控釋肥不能滿足水稻生長兩次需肥高峰,所以我們改進肥料產品,將幾種速效型和控釋型肥料混合,使其在不同時間釋放,滿足用肥需求,同時通過機插側條施肥技術,實現減肥30%,只需施肥一次就可以。”

  在觀摩田可以直觀地看到,常規對照田施肥四次,氮肥施用量每畝21公斤,而機插側條緩混肥一次性施肥使試驗田氮肥用量降到14.7公斤,兩塊田的理論產量相差無幾,每畝接近800公斤。

  用一個手持的白色監測診斷儀在水稻上一照,就可以快速獲取到作物葉面積指數、葉層氮含量、葉干重等作物生長指標,結合農田傳感網、無人機、衛星等多種平臺獲取的農田光譜和影像數據,便可以對作物長勢、需肥量等進行監測診斷,對籽粒產量和品質進行提前預測……現場展示的星、機、地一體化作物生長監測與診斷調控技術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熱切關注。

  負責該項目的南京農業大學國家信息農業工程技術中心教授程濤介紹說,基于糧食作物生長監測診斷結果形成的處方圖,配套相應的作業機具,就可以進行作物精確變量播種與施肥,實現糧食作物的信息化、定量化、智能化高效管理。多地實踐證明,應用該技術可以克服傳統看苗診斷方法的專家依賴性強、田間作業效率低、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在氮肥減量的基礎上還實現了水稻小幅增產,并且在大面積作物生產管理中具有明顯的規模化優勢。

  除了試驗示范的多個優質稻新品種,觀摩現場還展示了多種智能化農機具——激光平地機作業精度達到正負兩厘米,一小時可以作業2~3畝;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可以控制播種深度,實現種肥精確控制,節本效果明顯;無人駕駛智能收割機,可以實現自主導航路徑規劃與作業,自動行駛、收割、脫粒、卸糧。

  現場還有一塊示范田,將南京農業大學的多項技術進行了集成應用,包括智能化育秧、秸稈綠色綜合利用、機插—施肥—除草一體化、大田精確定量綠色智慧管理等技術,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綠色化、智能化生產,一個“智慧農場”的雛形已清晰可見。

  “科技創新就是要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做到成果應用于實踐。”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雄年在會上表示,對標目標任務、聚焦產業需求,“糧豐”重點專項已經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接下來要把“三區三園一體”作為項目實施的主戰場,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圍繞確保糧食安全和“一控兩減三基本”,聚焦問題、深化研究、熟化技術和產品,加強產學研協作,促進成果轉化落地,多出“輕簡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的技術和產品,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貢獻。

  據了解,“糧豐”專項進園區正有序推進,各項目核心示范面積累計約26萬畝,輻射面積1433萬畝,培訓農民139414人次,培訓農技人員3708人次,示范技術和產品388個,示范品種255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標簽:施肥;作物;技術;科技創新;信息化;監測;機械化;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精確;診斷;激光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