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錢慧嬌)“車亂開”“車亂停”是影響城鎮秩序的頑疾,樂清市疏導結合,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整治行動,落實長效管理來改善交通秩序,獲得顯著成效。
完善設施
改善行車停車環境
停車位不足、非機動車道破損、道路狹窄是造成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如何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城鎮車輛容量,改善行車條件,是各地都在思考的問題。
南塘鎮結合本地實際,提出了將高架橋下空間改建成停車場的巧思。在樂清跨海大橋途經南塘鎮永光村段,可以看到橋下整齊地停放著汽車,橋體成了天然的“遮陽傘”。這里增加了約40余個停車位,一改往日雜物亂堆、雜草叢生的景象。南塘鎮相關負責人說,除了永光村段橋下空間新建成停車場外,甬臺溫高架橋南塘鎮南塘村段橋下空間也新建成了停車場。
橋下空間等“邊角料”土地的利用,給用地緊張的城鎮帶來一種思路,將小塊土地建成停車場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既美化了城鎮面貌,又滿足了居民停車需求。
加強整治行動
營造有序行車氛圍
非機動車占道行駛、隨意停放的現象十分常見,由于沒有處罰措施,車主對這種做法更是習以為常、毫不在意。對此,虹橋鎮創新管理機制方式,率先使用“文明鎖”勸導電瓶車、三輪車的亂停放行為。當發現有不按規定停放電瓶車、摩托車的行為時,就對車輛上鎖。被上鎖者需要聯系預留電話,并簽署“保證書”,才能開鎖。
據了解,該模式在育虹路、新豐路、新凱路示范街試行以來,成效顯著。據工作人員介紹,最多的時候一天收到過300多張“保證書”,隨著管理和教育的加強,收到的“保證書”數量日益減少。
此外,虹橋鎮與衛計局市二醫多次溝通,將市二醫舊址借給虹橋鎮,作為電瓶車臨時停車場,整改花費近10萬元,已于7月初投入使用,提供570多個停車位。虹橋鎮一方面通過“文明鎖”的方式懲處違規停車行為,一方面通過增加停車位的方式來緩解停車難問題,有效緩解了“車亂停”現象。
創新方法
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
良好的交通秩序離不開日常的監督和管理,因此,樂清市要求各鄉鎮街道重視科技投入,將交通監控設備、“兩站兩員”的設置,納入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考核體系中。通過加強對重點區域的監督來改善交通秩序,對違規行為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并對違規者加強教育。
蒲岐鎮按照整治要求,加大資金和人員投入,組建了一支12人的交通專管員隊伍,投入20萬元新增一處交通管理站,將對交通秩序的管理落到實處。平時,交通專管員、蒲岐鎮綜合執法中隊及虹橋交警中隊的工作人員對蒲岐四城門周邊展開不間斷巡查,對“六亂”現象進行即查即改。該鎮還利用微信舉報平臺,將難以糾正的問題進行拍照,及時上傳平臺,通知相關執法部門及時處理。
據了解,蒲岐鎮通過“兩站兩員”監管交通以來,占道經營、亂停車現象大幅減少,主干道交通秩序明顯提高,居民對這一轉變贊譽有加,逐漸形成了“不違規,共監督”的理念,一起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