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煥然一新,地面干凈整潔,攤位整齊劃一……經過為期4個多月的改造,黃湖綜合農貿市場于日前重新開業,曾被評為全區“最不清潔”的農貿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了農貿市場中的“潔凈美”,干凈整齊的經營與購物環境獲得了商家和顧客的普遍認可。
市場整治完畢后,原先的攤位經營面積較之前擴大了近1倍,達到平均5平方米以上,過道從原先的1米多加寬到了近3米;排水道翻新拓寬,排水問題得以解決,市場內部氣味不再難聞。同時,農貿市場內部裝置也煥然一新。
清波村村民吳大媽還沒走進市場就發現農貿市場變了:外立面粉刷一新,電動車、私家車停車區塊重新劃分并增加顯眼的標識牌;一直難以徹底解決的流動攤位在南區有了專屬區域,以前隨意堆放的雜物也全部清空,門口的交通秩序比以往好了許多。走進農貿市場,寬敞明亮、整潔有序的購物環境令吳大媽連連稱贊,她笑著說:“環境舒服了,逛的時間都變長了。最近幾天,買菜都買得比平時多。” 黃湖綜合農貿市場是西部山區最大的一家農貿市場,建于2003年,是黃湖鎮以及徑山、鸕鳥、百丈等周邊百姓的“菜籃子”,日均人流量較大。在農貿市場擺攤七八年的趙老板說,以前由于市場內鋪設的地磚之間有縫隙,垃圾進到縫隙里面掃也掃不出來,地上總有爛菜葉子、塑料袋;因為人來人往,保潔員沖洗地面的水來不及流干就變成了臟臟的水漬,“不要說顧客覺得環境差,我們天天在這里擺攤也受不了。”與此同時,市場外部的交通秩序也是令人頭痛。黃湖鎮城管中隊工作人員描述,每到早晚高峰,農貿市場門口的電動車、私家車和公交車扎堆,加上路邊的流動攤位和商家堆放的雜物占道,導致路段局部擁堵,衍生出噪音、路面衛生等諸多問題。去年,該市場被列入為全區“最不清潔”的農貿市場。
為了從源頭改善農貿市場環境,黃湖鎮將市場納入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項目,聘請專業的設計單位,在整治前對布局、設施以及管理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同時詢問、收集經營商戶的建議與意見,最終形成了一個切合實際需求,以電氣系統、給水排水、攤位布置及整體裝飾等內容為主的整治方案,并于今年6月正式啟動。
黃湖鎮經濟發展和市場監管辦公室吳松濤介紹,由于黃湖綜合農貿市場分為南北兩個區塊,且北區長期閑置,整治期間暫將南區的345家商戶全部轉移到北區,對商戶和老百姓買菜基本沒有產生影響。在長效管理方面,吳松濤表示,黃湖鎮已經在市場內部加派保潔和保安人員,市場門口每天每天定人定崗秩序維持;市場路口的監控也已啟用,將對亂停放車輛進行嚴厲處罰。同時,采取以獎代補的措施,提升商戶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約束意識,并和承包管理公司溝通,加強管理條理的約束力度。
下一步,黃湖鎮將著力改善提升農貿市場周邊的道路交通、廁所改建等小城鎮內綜合環境整治項目,力爭在全區率先建成山區首個商貿集散中心,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山區中心鎮。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