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自“五水共治”開展以來,一條條水清、景美的“美麗河道”再次現身嘉興港區。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港區17個監測斷面Ⅲ類、Ⅳ類水體15個,占比8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V類水斷面2個,已全面消除劣五類水斷面,三項指數同比改善5%;出入境斷面考核取得優秀等次。
五年時間全面完成
“污水零直排區”創建
“‘五水共治’真是一舉多得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港區五水辦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今年以來,港區把“污水零直排”改造工程作為“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全面推進截污納管、農村(集鎮)生活污水入網改造或集中收集處理,健全完善長效運維機制,最終實現全區污水“應截盡截、應處盡處”,河道、河浜、池蕩小微水體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省部署用五年時間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市下達今年完成2個住宅小區零直排改造任務,而港區自加壓力,五年任務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到2020年,該區將通過“污水零直排企業集聚區(園區)、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實現轄區“污水零直排區”目標,最終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海新城鎮。
“今年我們以體量大、雨污混排問題嚴重的拆遷安置小區為主,年初計劃完成12個小區,年中又增加4個商品房小區,共實施16個小區。”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完成5個小區的零直排改造驗收,6個小區正在查漏補缺,5個正在改造施工小區已完成工程量的85%以上;同時化工新材料園區企業污水管道明渠化改造工程正在進行,計劃年內完成。
“美麗河湖”治出水清、景美
今年,港區按照創建“美麗河湖”的目標,全面啟動區域性水污染防治綜合治理,力爭創建一條條水清、景美的“美麗河道”。“我區河道總長191.6公里,水域面積達3.06平方公里,保證這些河水的活性與潔凈,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該負責人稱,港區計劃投入617萬元實施豐收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項目,同時投入720余萬元實施鐘家浜清淤、拓寬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此外還將投入200萬元實施濱河景觀——城河亮化工程建設。
同時,港區還以“美麗河湖”創建為抓手,結合小城鎮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多措施開展河道綜合整治,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截至目前,全區實際完成清淤河道22條,河道總里程25.21公里、護岸工程5.8公里,清淤土方13.5萬立方米,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在對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拓寬的基礎上,今年港區還將重點打造具有地方水文化特色的“美麗河道”示范工程,計劃完成20條“美麗河道”創建工作(含市級創建5條),其中牛橋港、斜塘河、魚家橋港、王店橋港等河道基本完成清淤、疏浚、生態駁岸等工程項目建設;河干橋港、斜家橋港、東棧港已于去年完成河道清淤、綠化,河道連通工程、沿岸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等工程項目,基本完成美麗河道的創建工作;鐘家浜拓寬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目前正在推進綠化工程;豐收河生態治理計劃于11月完成。
科技治水實現全天候監控
為提升治水實效,今年,港區邀請浙江大學專家組,為申報創建省級“美麗河湖”的豐收河量身定制治理方案,通過對河道兩側農田氮磷減排工程、面源污染生態攔截工程、受損水體生態修復工程,使河道水質明顯改善,計劃達到Ⅲ類水。目前,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5%,計劃于今年10月基本完成;另外,該區又與亞太材料科學院進行接洽,對城鄉交界居民集中區、老舊商業區等生活污水收集難、管網建設費用大的區域采用光電催化耦合技術改善水質,取得了較好成效。
在此基礎上,港區還通過嫁接互聯網技術,開啟精細化管理的治水新模式,建設了港區“五水共治”智慧管理平臺,通過水質自動監測,實時視頻監控,污水泵站遠程控制等手段,實現對轄區內所有河道信息數字化管理,幫助河長實現河道監管、電子巡河及交辦等全過程的管理,為港區水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