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工作雖清苦,卻是防汛防臺的耳目和參謀,是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基石?!毖矍暗膮渭?,皮膚黝黑,憨實寡言,可說起水文工作卻滔滔不絕。他1990年從浙江水利水電學校畢業后,到位于梅林洪家塔的寧海縣水文站工作,一干就是28年,歷任觀測員、工程師、水文站站長,是我縣水文工作的開拓者與見證人。
不顧清苦山溝里安營
1990年8月,呂吉法來到洪家塔水文站,那時單位僅有5人,一人一個灶頭,自己做飯,自己燒菜,周圍都見不到人家,十分荒涼。雖早有心理準備,但眼前的景象無疑讓他心里有些許落差。
但想想那場“7·30洪災”,他很快收起了這份失落。1988年7月30日傍晚,久旱的寧海終于迎來一場降雨,老百姓歡呼雀躍,家家戶戶忙著攔水灌溉。但誰也想不到一場浩浩湯湯的洪水正在襲來,讓寧海成了一片澤國。那時呂吉法剛報考了水利水電學校,對即將從事的行業不甚了解,但這場洪災讓他暗暗下定決心,“水文工作能為老百姓帶來安全和保障。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為以后防臺減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p>
在山溝里安營扎寨后,呂吉法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之前,水文監測靠人力,拼人命,十分艱苦。測流量時,呂吉法靠著手搖拉動50公斤重的鉛魚,來回于80米遠、10多米寬的河中,流急浪大,儀器難以入水,常被漂浮物纏繞,經常需要來回解除檢修,排除故障。如遇上一場臺風往往要連續測流三天三夜。
他告訴記者,當時測量手段貧乏,靠人工站在河邊用小平板、經緯儀來測量浮標計算流速,或乘架空纜車在河流上方手工測流速,非常危險。尤其碰到大洪水時,水文員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測流量。每年全國有不少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此外,設備也相當簡陋。計算工具僅有算盤,不僅計算繁慢,還容易出錯,時間常花在重復核對過程中;水文消息的傳遞更落后,呂吉法說,那時站里裝了一部電話,一碰到大風大雨,電話就斷線,這時候工作人員就騎著自行車去梅林鎮上的郵局拍電報傳送消息。一次,他騎車急匆匆趕往郵局,竟沒注意路上的大水坑,一不留神栽了大跟頭,如今身上還留下一個碗大的疤。
不悔選擇風雨中守崗
艱苦條件和枯燥的工作沒有讓呂吉法退縮。憑借出色的業務能力,1994年3月,呂吉法擔任寧海縣水文站站長,不僅努力抓好水文站的管理,還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平時,他既當領導又當職工,既管技術又管后勤。設備檢修、纜道設施擦洗、加油保養、高空作業等都身先士卒;每次安排代辦站檢查,他總是選擇去最遠的站;檢查水文纜道及測驗設施時,親自爬上屋頂仔細檢查……
與此同時,他還不斷推進我縣水文工作的革新。“早期水文監測手段和方式是全人工的,僅靠人工去觀測雨量,一般每天2次,大雨時加密,甚至半小時觀測一次。水位觀測一般也是每天2次,大洪水時加密至4段次、8段次、12段次甚至24段次?!眳渭ǜ嬖V記者,后來發展到機械式自記儀器,用自記鐘來帶動記錄紙的方式進行圖形化記錄,每天人工換紙或核對調整一次。然后按照記錄紙上的時間、雨量或水位坐標來摘錄。人工監測到水位雨量數據,再用人工電報、電話、傳真方式向各級防汛指揮部門報告。
雖然儀器設備從全人工邁向了半自動時代,但依然離不開人工操作。這讓水文員基本上處于全年無休的狀態。為了不中斷每日必測的數據鏈,即使是結婚的大日子,呂吉法也沒有離開崗位。他和同樣是水文站水情員的妻子將婚事慶典搬到了水文站值班室里舉行,婚房也建在了水文站里頭。夫妻倆甚至還清晰地記得結婚當夜觀測到的雨量:3.6毫米。
逢年過節,呂吉法總是留在站里值班,即使是萬家歡聚的春節,他仍默默堅守在監測一線。他說,從1990年至2010年,基本上沒有回過家和父母過春節。那時候,想著要有自動測流的儀器,省時、省力,數據又準確,該多好?。?/p>
不言放棄28載成就水文夢
2006年對呂吉法來說是個特別的年份。在全縣水文人的努力和上級領導的重視下,我縣水文建設工作取得了質的變化,邁入了數字化時代。第一次進行了雨量觀測場地的標準化建設,觀測儀器設備得到更新,啟用了遠程自動傳輸的雨潤遙測設備,可以每15分鐘發送一次水位、雨量數據到省、市、縣的防汛平臺,各相關水庫也可同步接收到自動觀測數據。
每年我縣都要遭遇數次臺風的襲擊,如今談起這些心驚肉跳的危險經歷,呂吉法顯得很平靜?!八慕ㄔO的發展,讓我們應對災難有了底氣。特別是監測方式自動化程度提高,為水情信息的及時性提供了保障,也為上級的決策作出了科學的參謀,避免了很多損失。”
2008年9月5日寧海東部突降暴雨。從晚上19時至21時的短短兩個小時內,胡陳上韓、韓家岙的降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車岙港水庫甚至達227毫米,這是歷史上極其罕見的。歷來東部平原都是少雨易干旱地區,突然的暴雨,容易帶來山洪暴發,情況十分危急。
此時在水文站的呂吉法通過自動化監測系統完整監測到了暴雨數據,自動觸發預警機制將消息報送至上級防汛指揮部。浙江省防指、寧波市防指、寧海縣防指正是基于該水文監測數據,及時發出搶險救災指令,指揮市、縣的搶險隊伍當夜相繼趕到災區,使得災情得到及時的控制。
“如果不能及時準確提供水文數據,會給防臺抗洪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越是暴雨,越要堅守崗位;越是臺風,越要往危險的地方去。”說起這份工作,呂吉法如今有著自己的理解與堅持。也正是在他的堅持和帶領下,寧海水文站成了業內聞名的水文測驗站,每年向省、市、縣防汛指揮部門拍發大量的水情電報,至今沒有出現一次漏報、錯報現象。并且水文人員的素質、業務水平,水文資料的質量,都是處于全省前列。寧??h水文站也多次被評為全省水文系統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水文站、全國水利文明單位等,獲全省水文資料質量優秀站、全市水文資料質量一等獎、全市水文情報質量一等獎、全市水文遙測系統管理一等獎等榮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