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9日訊想(浙江在線記者 高馳弘 見習記者 馬賽潔 通訊員 高發成 丁晶晶)“早晨,陰天,秋風送爽。徒步八字橋河、沿山河、西溪河一大圈。3條河,波光粼粼,潺潺流暢,水位正常,排口正常,環境優美,水植茂盛,市民早早來到河邊鍛煉身體……”9月26日7時,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街道松木場社區的民間河長李勤愛巡完3000米河道,寫下了一段巡河記錄。
7本治水日記、萬余張河道照片、數千條短視頻……李勤愛近5年來的巡河記錄匯成了松木場社區周邊河道從渾濁到清澈的綠色變遷史。這段歷史中,李勤愛像媽媽呵護子女一樣愛護著家門口的河水,街坊鄰居也親切地喚她一聲“愛媽媽”。
72歲的“愛媽媽”在松木場社區住了40多年,曾眼見清澈的河流變得骯臟:“大家都往河里倒垃圾,又臟又臭,沿岸居民門窗都不敢開。”
松木場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內小餐飲店等行業發達,污水管道老舊、沿線排污口密集,再加上周邊居民不重視生態保護,偷排偷倒現象嚴重,漸漸地,河流失去了清澈模樣。
2013年,我省“五水共治”工作正式啟動,李勤愛開始關注河流的動態。從最近的沿山河開始,她每天5時起床去河邊走走看看,為治水出一分力。“有人想往河里倒垃圾,我就阻止他。”她說。
經過一年半的整治,沿山河不僅成功摘掉“黑臭河”帽子,還成了“生態樣板河”。這其中,李勤愛的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2015年,她正式擔任河道觀察員,成了西湖區“民間河長”。
此后的年月里,無論陰晴雨雪,李勤愛每天早晚兩次準時到河邊“打卡”,步行近4小時巡河。清晨,她看看河道水域有沒有污水、垃圾;傍晚,她會再去看看整改進展。“河流24小時情況多變,我要時刻盯牢!”她說。
巡河路上,李勤愛總端著手機,及時拍照取證,發到微信河長群里。河長們看到后就會立馬著手解決。為了更好地巡河、聯系河長,她的手機越換越“高級”,如今手里的智能手機已經是她的第5部手機了。
一次巡河中,李勤愛發現某飯店正在晾曬醬鴨,醬油流到河里,河水變了顏色。她趕緊拍下照片,用微信傳給河長和西湖區城管局北山執法中隊中隊長。整改完畢之后,她照常去巡河,卻遭遇到威脅,讓她“不要多管閑事”。然而,這次經歷并沒有嚇到李勤愛,反而更堅定了她巡河的決心:“我不怕,巡河是在做好事!”
“治水不易,維持更難。”西湖區城管局北山執法中隊工作人員說,“這兩年河水清清、兩岸環境優美,能保持得這么好,很大一部分功勞是‘愛媽媽’的。”
松木場社區的工作人員也與李勤愛熟識多年:“我是社區河長,每天‘愛媽媽’都會把巡河的記錄發給我,對我來說也是無形的監督。”在她看來,李勤愛巡河的堅持與對生態的守護,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歲月不饒人,李勤愛說,趁現在自己還能巡河,希望帶動更多人一起保護身邊的清清河流,“繼承我的事業”。這些年,李勤愛帶著小孩子、大朋友一起巡河。來自浙大、浙工大、浙傳以及周邊小學的學生每年都會聚在一起,圍在“愛媽媽”身邊,聽她講巡河的故事……
再過幾天,“愛媽媽”的巡河班又要上課了。這次又有哪些新鮮血液加入到巡河人的隊伍中?李勤愛十分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