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全面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意識,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在全市各地中小學(包含幼兒園)開展得如火如荼,孩子們紛紛當起了垃圾分類小先鋒。
圖為臺州市實驗小學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老師現場為學生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圖片由市垃圾分類辦提供
一開學,椒江實驗小學則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我和垃圾分類有個約會”。同學們以主題班會的形式,把垃圾分類的知識融在了小品、知識競答、順口溜之中,讓生硬的垃圾分類知識以有趣的方式為同學們所接受。椒江實驗小學副校長賀英介紹,舉辦主題活動前,同學們先以自學的方式學習了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再以他們精彩的活動影響、帶動身邊的人。“垃圾分類是生活中舉手之勞的事,但關系到環境保護與未來發展。通過此次活動,可以讓垃圾分類的理念通過學生走向家庭,進而影響社會。”賀英說。
椒江區中心幼兒園的中大班則開展了“我會垃圾分類”活動。在老師悉心指導下,牙牙學語的孩子們逐步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此外,孩子們還在老師的協助下,精心設計了班級里的垃圾分類標志。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暑假期間,相關的實踐活動就已在全市各地中小學鋪開。仙居縣第一小學二(3)班雛鷹小分隊面向市民開展了“垃圾革命,從我做起”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開動腦筋、發散思維,通過垃圾分類主題宣講、制作環保手工袋、展示環保時裝秀、垃圾分類知識小品、現場互動答題等多種形式,積極向市民宣傳了垃圾分類知識。
“生活垃圾分類進校園系列活動,包括暑期公益行活動,我們呼吁全市各地中小學能夠行動起來,共同參與。”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說,“以‘家、校、社’聯動為載體,充分發揮黨員引領、巾幗先行、‘小手拉大手’等示范作用,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并影響身邊的人。”
該負責人表示,學校是垃圾分類、市民教育的主要陣地,示范學校創建更要加快步伐,率先先行。此外,學校還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編制生活垃圾分類教材式知識讀本,并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當然,還要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態文明實踐學生社團或志愿者團隊,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的互動實踐活動。”該負責人說,“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保護意識,使他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垃圾減量、低碳環保的行為習慣,形成‘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引領整個社會’的良好氛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