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汪成明 戚祥浩 張亦盈)“南麂島‘麂翔’大黃魚售價數倍于傳統近岸淺水養殖同類產品,短短3天就收獲了2000余萬元訂單。”8月31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屆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讓浙江碧海仙山海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志疊直呼想不到。
如此受熱捧,南麂島大黃魚的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
海和魚
一方好水養好魚
近日,記者從溫州市平陽縣鰲江碼頭乘船出發,踏上探秘黃魚之旅。船只足足顛簸了1個多小時后終于靠港了,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只見碧海藍天中,遠處網箱連綴成片,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來,帶你轉轉。”得知記者為黃魚而來,養殖戶溫簡條熱情地拉著記者,驅車踏上了環島公路。“哪里還有我們這么漂亮的海島。”一路上,溫簡條臉上滿是自豪。南麂列島早在1990年就經國務院批準,成為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2004年,在南麂島養殖的生態大黃魚,經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認證中心監測檢驗,榮獲“有機魚”標志,成為全國首例經認證的海水養殖魚類有機食品……
次日凌晨4時許,迎著微亮晨光,溫簡條帶著記者跳上一艘小船,水天一色的蒼茫之中,遠處小島在海面上時隱時現,近處一個個網箱隨碧波蕩漾,成群海鳥翩翩起舞。船只開出數千米后,來到一個固定在海面的魚排邊。溫簡條帶著工人,從另一艘漁船上把10多筐小魚小蝦搬到魚排上。
“1個多小時前,這些魚蝦才從海里撈出。”溫簡條指著從一個攪碎機里流出的魚蝦泥說,“這是大黃魚每天的口糧。”
一桶桶魚蝦泥,很快裝滿了溫簡條駕駛的小船。乘著蕩漾的碧波,小船駛近一個近3000平方米的圍海插桿網箱。網箱底部直抵10米深的海底,這里養了8萬多尾大黃魚。
溫簡條邊撒魚蝦泥,邊拍打著水面,海水頓時“沸騰”了,只見一群大黃魚紛紛躍出水面爭相進食,魚鱗在日出的金色光芒里閃耀,“為了讓它們身材更加苗條,我們通常只喂半飽,等到了禁漁期,我們喂它們冰凍的小魚小蝦,同時讓它們自己搶食游進網箱的小魚小蝦,解決溫飽問題。”
“吃鮮美魚蝦,住寬敞‘別墅’,享原生態生活,這些都是南麂島大黃魚的普遍待遇。”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蔡厚才告訴記者,南麂列島處于洋流交匯處,鹽度高,污染微乎其微,原生態養出的大黃魚肉質結實鮮美,口感較佳。
魚和人
海中“種”出大產業
南麂島水質佳,但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漁民不敢多養黃魚。“南麂島‘招’臺風,養殖大黃魚有風險,弄不好會傾家蕩產的。”土生土長的養殖大戶謝作社感嘆。
2012年,在島上工作了近20年的蔡厚才,開始向漁民們推廣全新的“超高分子材料漁網”,和防彈衣所用材料一致,鼓勵大家向科技養魚轉型,大大提升了漁網抗擊風浪的能力。
為進一步消除養魚的后顧之憂,2013年,在當地政府爭取下,南麂島成為浙江首批“漁業互助保險”試點之一,漁民只需要支付30%的參保金,剩余70%由財政補貼。就在保險落實后的第3天,臺風“菲特”來襲,摧毀了不少養殖設備。謝作社說,很多養殖戶第一時間到位上百萬元不等保險賠償,讓損失慘重的他們有了東山再起的底氣。
此后,謝作社放開手從事大黃魚養殖業,從過去的1萬多尾,慢慢擴大到20多萬尾。而整個南麂島,大黃魚年產量以35%的幅度不斷增長。
產量跟上了,如何讓市場更加認可?謝作社等養殖戶紛紛選擇與酒店合作。通過酒店平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知道了“半野生”的南麂島生態養殖大黃魚。
“我們已在全國開設了19家品牌銷售門店,即將在上海再開設7家品牌店。”胡志疊告訴記者,所有門店只為這一條大黃魚“服務”。
但是,大黃魚離岸即死,市場上只有冰鮮、冰凍和鹵制過的大黃魚,以前還沒有賣過鮮活的大黃魚。溫簡條等養殖戶有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利用加壓技術將活的大黃魚裝進氧氣運輸袋,裝好的大黃魚24小時內都是活的,通過快遞,直接把鮮活的大黃魚送上百姓餐桌。
為持續打造好“南麂島大黃魚”這塊金字招牌,去年,當地的漁民企業家成立了南麂大黃魚協會,并出臺了養殖規范條例。“我們以協會為媒介,加強海水養殖規范化管理,對南麂大黃魚的養殖密度、養殖過程、養殖時限等方面進行嚴格限定,不斷加強品質提升和品牌保護。”南麂鎮黨委書記林錕說,今后,只有品質過關的大黃魚,才能使用“南麂島大黃魚”招牌。
人和島
念好綠色生態經
隨著南麂島大黃魚聲名遠播,上島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我們也搞不清楚,游客到底是沖著美景來的,還是沖著美味來的。”觀海海鮮樓負責人洪祥鄭笑著說,“反正島上的幾十家漁家樂,每家都將大黃魚作為招牌菜。”上島的游客,大部分都會點一道大黃魚。島上的大黃魚不用特別加工,洗干凈后, 直接下清水煮。水開后,撇浮沫,加蔥姜、料酒、鹽燉,一份香氣撲鼻的大黃魚便做好了。很多游客吃完后,還意猶未盡,專門購買一些大黃魚帶回去。
游客紛至沓來,島上漁民的身份也悄然發生轉變。過去這個時候忙著出海捕魚的吳端雄,如今不僅搞起大黃魚養殖、開漁家樂、辦民宿,還購置了一條專供游客垂釣的海釣船,年收入達百余萬元。
旅游帶動大黃魚養殖,大黃魚養殖反過來促進旅游發展,兩者攜手前進時,平陽縣海洋與漁業局、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南麂鎮政府卻主動“潑”了一盆冷水:嚴格控制保護區內大黃魚養殖面積,限制上島游客人數。
這意味著,養殖戶只能向深遠海要空間,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
“深水網箱不僅能保護近海海域生態環境,促進水產養殖持續健康發展,還可以有效提高養殖魚類的品質,防治病害。”平陽縣海洋與漁業局一邊宣傳深水網箱建設意義,一邊不斷與相關部門做好交涉,克服南麂海域取得海域使用權難度大問題,爭取網箱建設財政資金補助。
今年6月,平陽縣順利完成2016年度中央財政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建設項目,新增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89個,新增養殖水體20萬立方米。承擔該項目的浙江碧海仙山海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5家養殖企業,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041.53萬元。
“只有保護好環境,才會有發展未來。”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垃圾,撈到漁船上帶回,成為溫簡條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在他看來,環保意識已深入每位島民心中。
為了保持生態和環境優勢,島上居民一致同意摒棄過去以柴油為主的能源結構,結合風電、太陽能、儲能系統的南麂島微電網工程,讓安全、清潔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家家戶戶。30余名漁民還自發成立了海洋保護協會,為海洋保護出人出力。
“我家住在南麂島,魚兒在浪里跳,鳥兒在風里飄,草坪把我柔柔地抱,月兒和我輕輕地聊。我家住在南麂島,碧海仙山多奇妙,一半藍,一半綠,島不老,家不老……”這首過去當地漁民出海愛哼唱的歌謠,如今正成為漁業養殖、旅游開發和海洋保護綠色生態發展的真實寫照。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