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教師’與‘流動課堂’相銜接,抓‘三小’不僅帶來了綠色教育的真實效,還實現了生態環境的‘大保護’,為農場帶來一波又一波游客。”日前,縉云縣農業局產業科負責人劉小亮興奮地介紹,今年縉云20多個“公園式農場”成為了休閑觀光旅游的新亮點,前8個月接待游客超過450萬人次,這都得益于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好處。
劉小亮口中的“三小”,是指縉云為實現綠色發展創造良好生態環境而實行的一項舉措,即在日常實踐中從小學生的環境教育抓起,從保護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的“小事”做起,從勸導游客不亂丟垃圾的“小文明”做起。
縉云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綠色發展、綠色消費這個市場需求的永恒話題,生態環境保護這項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細心呵護,并持之以恒去執行,方能使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從“小”字抓起就是希望發動更多的人來支持這項工作,提高綠色保護的參與率與綠色教育的覆蓋率。
為了盡快產生效益,縉云首先在“教師”和“課堂”上做突破。年初,縣農業部門與教育、環保、科協等部門合作,從新農人中遴選出10余名佼佼者當起“老師”,利用他們自身所長,從不同角度解讀鄉愁迷人、生態引人、創意誘人的新特色、新亮點。并抓住節假日示范家庭農場休閑人員相對集中的時機,把農場當作“課堂”,先后開展巡回講課30場,近2萬名游客參與,這其中的5000余名小學生受到綠色教育,主動當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員。
對小朋友進行“四無”教育,也是該縣文明旅游的又一大招。去年以來,縉云全縣示范家庭農場緊跟縣委、縣政府“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的步伐節奏,創新農場工作規范,要求工作人員按照無紙屑、無果殼、無煙頭、無飲料瓶的“四無”標準保持農場潔凈,并制作相關指示牌,提示游客自覺做好文明旅游。農場主呂曉方介紹,過去,有小孩子的團隊在農場呆上幾個小時,就會垃圾滿地;而如今,從進場到離場、從休閑到體驗,農場干干凈凈。
縉云雙峰綠園示范家庭農場是縉云出現的首個“公園式農場”,也是抓“三小”實現生態環境“大保護”的一個鮮活案例。只見農場大棚內的鐵皮石斛生機盎然,而棚外則是依山而建的水池,古色古香的木亭,爭香斗艷的鮮花……儼然成了一座環境清幽的公園。當許多地方的鐵皮石斛出現價格下滑的情況,這里的鐵皮石斛依舊以每公斤2400元的價格供不應求。“都是好環境帶來的金色財富,農場十分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并不斷通過綠化、彩化、美化等舉措抓出成效。如今,農場就像田園中的美麗盆景,吸引著游人紛至沓來。”農場主鈄大松開心地說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