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記者 謝尚國
走進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如同走進一座大公園。這里綠樹成蔭、溪流淙淙,紅楓基地、花卉基地、洋家樂隱匿山間水側。
這是德清西部山區一個以農業為主業的小村,沒有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卻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僅今年上半年,游客就超過了10萬人。
在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看來,五四村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全域旅游風生水起的美麗鄉村示范村,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2013年初,德清縣開始探索將農村的集體資產股份固定到農民頭上。在這一輪改革大潮中,五四村通過確權流轉,盤活了閑置、分散的土地資源,既富了百姓,又增加了集體收入。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21840元增長到40000元,村集體收入從2013年的84.44萬元增長到328.55萬元。
五四村的美麗蛻變,是近年來德清縣通過改革撬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作為擁有61項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的改革大縣,德清縣以開展城鄉體制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為契機,在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上先行先試,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特質發展,將綠水青山的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美麗資源,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全域布局,建設鄉村“大花園”
德清東部水鄉禹越鎮三林村,名字有個“村”,看上去更像一座城。
在這里,村民不出村,便能買到臺灣的特色文創商品; 200畝大小的萬鳥園,每天都會迎來萬只白鷺歸巢,城里人開車排隊前來觀看;一排排美觀的農民小別墅賞心悅目……
但三林村確實是一個村,這里有咖啡館、游學園,也有土菜館、果蔬園;有4000戶普通村民,也有大學教授、臺灣創客……
農耕變體驗、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行走于德清鄉村之間,一個個村莊走出了一條條振興的新路子。在全域布局、全域建設理念的引領下,德清的鄉村正蛻變為美麗的大花園。
前不久,又一批有著各色皮膚的外國人,來到了阜溪街道郭肇村農耕博物園,體驗茶道、陶藝、葉球燈和戲曲等民俗活動。“通過舉辦敬農節、農民豐收節、留學生體驗營等活動,讓農村變景區,讓農田變景點。”阜溪街道黨工委書記肖新方介紹,農耕博物園目前已建有農耕文化館、中國農耕文化國際生體驗營和絲之始、茶之味、瓷之源等專題館,初步探索了“旅游+農業+文創+教育+互聯網”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今年以來,園內已迎來國內外游客3萬人次。
記者手記
改革領路 鄉村更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記者在德清看到的是,村莊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耕變體驗,一個個村莊通過一系列改革正在發生著“美麗蛻變”,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德清是一個改革大縣,縣域改革創新亮點頻頻,從改革的制度創新,到成果的落地見效,作為改革大縣,德清用改革撬動鄉村“綠富美”的生動實踐,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一大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
改革領路,激發鄉村振興動力。德清61項改革試點的實踐最大的啟示意義在于:用實際行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最好的詮釋,實現了產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我們相信,未來的德清,將更加美不勝收。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