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月底,湖州市13個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濃度均值全部達到考核要求、環城河渾濁度明顯改善、黑臭水體和小微水體防反彈工作持續推進……這一項項舉措的實行,一個個成績的取得,浸潤著全市治水人的付出與心血。
今年以來,治水人追逐著“爭當碧水行動樣板地模范生,奮力再奪大禹鼎”目標矢志不渝,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抓治水,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成績單。7月份的數據顯示,77個縣控及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達到或優于III類水質比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交接斷面水質考核優秀。
關鍵語 母親河變樣
河道內睡蓮等水生植物隨波搖曳,河道兩岸綠樹成蔭美景似畫,三五成群的市民信步河岸邊,這一幕就呈現在湖城環城河東吳廣場段。“環城河是湖州的母親河之一,環城河治理備受百姓關注,體現的是湖州形象。”市治水辦(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通過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環城河水質得以提升、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還存在藍藻易發、透明度較低、氨氮濃度仍需改善等問題,需要進一步采取治理措施。
自從去年底啟動整治工作以來,湖州市每月例會研判,部門齊力攻堅,取得了初步整治效果,贏得了群眾點贊。根據最新一次水質監測數據顯示,各監測點位的水質在Ⅱ類水和Ⅳ類水之間,城市內河懸浮物濃度和濁度較上次監測有所下降,母親河變清變美了。
針對環城河區域局部出現藍藻現象,我市積極應對防治與應急打撈工作,共設置圍欄149道,配備各類打撈船只198艘,打撈藍藻約12702噸,生態修復面積達33200平方米。環城河核心段建成橡膠壩3座、生態浮島31個、曝氣噴泉57個、浮球攔截網3公里。由于措施有力、應對及時,今年春季城市內河藍藻尚未大面積發生,較去年大為改觀。
此外,水利部門制定生態配水方案,啟動環城河、旄兒港清淤;環保部門每月開展水質監測,1至6月出具監測數據973個;交通部門開展船舶超載超速專項檢查, 1至6月檢查船舶9154艘次,查處超載船舶126艘,罰款35萬元;農業部門開展沿線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累計實施6.2萬畝;國土、礦治部門加強東、西苕溪沿線礦山治理,拆除非法礦山加工機組10套、非法涉礦碼頭4個。
另一方面,生態修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已完成環城河核心段3公里“荷花走廊”種植工作。“荷花屬于挺水植物,除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果外,還可有效攔截流入水域的外來污染。”市治水辦(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一些市民對水草存在誤解,認為水草就應該打撈,其實,水草與水生動物、底砂、水共同營造一個循環生態系統,維持著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因此,在水草日常管理過程中,我們根據水草生長習性,科學制定了打撈管理制定,在水草的衰亡期會及時進行打撈,從而最大程度保證水草凈化和景觀效果。”
關鍵語 污水零直排
洗衣機放陽臺,洗衣污水與雨水混排,伴隨著“污水零直排區”創建,這樣的現象在湖州市將逐漸消失。今年,湖州市有12個居民小區被列入“污水零直排區”樣板工程,目前已陸續啟動創建工作,將通過生活區污水分流管控,補齊城市治水“短板”。
近日,試點小區湖城鳳凰街道太陽城小區進行了全面體檢,從檢查的情況看,個別沿街商鋪也存在雨污混流情況,如污水管接出隨意無序、污廢水支管私自接入雨水井、餐飲廢水不規范納管、賓館污水管接管不規范等,特別是餐飲業污廢水排放未設隔油池,容易造成管網堵塞。“我們計劃通過新建雨水專用立管和立管改接,將接入雨水管的陽臺廢水、商鋪混接污水接入污水管網,對餐飲商鋪加設隔油池和油水分離器。”鳳凰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他們還將開展地下排水管網疏通和CCTV檢測工作,對雨污錯接、混接以及破損等現象進行規范整治。
居民小區是“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的其中一個創建單元,此外還包括工業園區、餐飲集聚區、洗車洗衣店、養殖尾水等各類污染源,做到類型全覆蓋。
作為“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的啟動之年,今年除了要全面完成省下達的1個工業園區、12個居民小區、6個鄉鎮創建任務,還將啟動21個工業園區、40個居民小區、20個鄉鎮(街道)、20個餐飲集中區示范點以及中心城區市北片區、仁皇山片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創新打造21個樣板工程,完成15萬畝以上漁業尾水治理。
在推進該項工作時,湖州市與治危拆違、城中村改造、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垃圾分類、廁所革命等工作有效結合,統籌推進。目前,全市完成建設投資8.26億元,已完成19個省創建對象管網排查,共排查雨污管網1672.6公里,排查出破損或錯接管網18.2公里,其他單元正在排查統計中。
關鍵語 巡河五步法
今年是治水“三五七”時間表中“基本解決問題,全面改觀”的決勝之年,也是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全面深化的關鍵之年。“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是實現河湖長效管理的有效抓手。”市治水辦(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市全面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全市共設立各級河長和小微水體河長9905名、各級湖長772名,讓每個河湖都有人管。
除了有人管,還要管得好。“基層河長工作站”是德清縣今年創新推出的又一個治水利器。“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德清的水域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創設基層河長工作站,目的是將河長履職的觸角延伸至農村,最大限度地打通河長履職‘最后一公里’,讓水清岸綠成為常態。”德清縣治水辦專職副主任陳國松說,“基層河長工作站”依托現有黨員活動室、會議室等村級活動陣地,以行政村黨組織為單位,由村黨組織書記任站長、村域內村組兩級河長為成員,同時還邀請了縣級河長、民間河長、志愿者等,在進一步織密河長工作責任體系的同時,落實治水陣地。
在“基層河長工作站”,“一看水、二查牌、三巡河、四訪民、五落實”被張貼在醒目處。“巡河五步概括了日常工作的內容,這是我們每一個基層河長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德清縣新安鎮百富兜村黨支部書記金妙說。
正是有了各級“河長”的盡心履職,今年以來,我市高標準建設“美麗生態河道”682條。
為壓實“河長”責任,我市嚴格督考機制,提升督考問責。實行“月督查、月排名、月通報”工作推進機制。今年以來,全市共約談問責59人次,其中市治水辦約談5批10人次,有力地推動屬地和各級河(湖)長履職到位。
●上半年,我市治水滿意度位列全省第五,較上年底提升三名;
●1至7月,13個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濃度均值全部達到考核要求;
●6項排名全省第1名,分別是: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年度投資完成率78%、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完成率99.1%、涉水地方特色行業整治完成率100%、集糞棚改造完成率85%、縣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與發布完成率100%、美麗牧場建設完成率80%;
●3項排名全省2-3名,分別是: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工作完成率105%(全省第2)、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示范場完成率81.3%(全省第3)、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驗收完成率51%(全省第3)。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