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曹娥江,是上虞的母親河。這里曾經孕育了燦爛的虞舜文化,而如今“一江兩岸”的建設,更是讓市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無限的活力與生機。
在“我的美麗家園”紹興市生態攝影大賽中,《手機里的一江兩岸》組圖向我們展現了另一種欣賞城市美景的方式。隨著智能手機快速普及,“舉手之勞”捕捉身邊的美好,成了一種新時尚,黃富強的這組三等獎作品便是以手機抓拍的視角,定格了曹娥江畔的迷人風光。
“我的美麗家園”紹興市生態攝影大賽三等獎作品《手機里的一江兩岸》。 黃富強 攝
在搜索引擎輸入黃富強的名字,一起跳出來的不少是精彩的虞舜風光照片。有航拍組圖,有現代生活的素描,也有像這次的獲獎作品這樣與城市風光相關的題材,記錄發展的力量和環境的變遷。“我的作品,有很多被拿來用做城市宣傳。”20余年攝影的經驗沉淀,黃富強的作品每每成為政府網站、地方報刊、單位年鑒的優先選用對象。
黃富強回憶道,20多年前他還在師范學校讀書的時候,相機還是一件稀罕物,“當時自己十七八歲,覺得拿著相機拍照的樣子特別酷!”而幾年前航拍尚未普及的時候,“2014年吧,那時候我就在玩航拍了!后來,我又擁有了最新航拍機精靈4代,能夠‘飛得更高’、‘拍得更遠’。”但專業的攝影也會帶來費用高、組裝難、安全系數差等諸多難題,讓普通人望洋興嘆,好在技術進步讓這些難題迎刃而解,智能手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拍攝門檻,得以讓更多人用自己的視角呈現精彩紛呈的世界。
在談到《手機里的一江兩岸》拍攝過程時,黃富強說,他當時正在曹娥江的游船上,兩岸風光如相迎。從207米高的百官廣場,到新近崛起的e游小鎮商務樓群,地標建筑群與江景綠化和諧相融。此情此景,他發現身邊好多人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這也促使他最終選擇了以身邊市民的手機視角拍攝而成的這組照片參賽。
據上虞區水利局負責人介紹,曹娥江“一江兩岸”景觀工程是上虞“一江兩岸”城市開發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工程西起五甲渡大橋,東至趙家大橋,北依江東路,南臨濱江路,全長約5.6公里,總建設面積約180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10.69億元,分三期建設。目前,前二期工程已經完工,三期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已展開。
隨著建設的推進,“一江兩岸”成為城市主動脈,兩岸三個次中心徐徐展現:北段新區次中心形成標志化、城市化特征的曹娥江走廊,中段老城區次中心形成生活化、宜人化的曹娥江走廊,南段曹娥江兩岸形成生態、自然的民俗旅游的曹娥江走廊。“城市陽臺”和“金灘戲水”、休閑廣場等景觀節點,讓上虞的城市濱水環境達到生態功能、防洪排澇和市民休閑運動三者協同,大大提升了“一江兩岸”建設品位。于是,橋梁景觀亮化夜景,江上花海扮靚江岸,還有半程馬拉松賽、龍舟邀請賽等在攝影者的鏡頭下璀璨萬千。有人看到了挺拔的高樓大廈,也有人將關注點放在江畔的垂釣客、自由翱翔的鳥兒上……而更多的人,是自然而然拿起手機,記錄心之所屬的美好。
“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黃富強認為,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技術存在高下之別,但視角很難說有優劣之分。正如《手機里的一江兩岸》,表現了不同拍攝者眼中不同的欣賞維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