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從“小循環”到“大回環”

垃圾分類的“海曙探索”做“大”是否可期?

發布時間:2018-08-14 07:24:56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 王嵐 通訊員 張翔

  據《2018年1-6月全市生活垃圾增量控制情況的通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海曙區較好地控制了垃圾總量,比去年同期實現負增長3.75%,成為全市唯一一個生活垃圾增量控制負增長的區。

3295997_bw-yangmq_1533868509482_b.jpg

廢舊玻璃變彩珠

3295999_bw-yangmq_1533868963569_b.jpg

環保義工手把手教小學生志愿者上崗

3295998_bw-yangmq_1533868648520_b.jpg

小區志愿者督導垃圾分類丟棄

  垃圾圍城困境下的海曙是如何實現垃圾減量的?“垃圾分類處置,推動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是實現垃圾減負的有力推手。”寧波市城管局相關人士表示,垃圾分類“海曙探索”為實現垃圾源頭減量提供了有益的實踐。

  “公交”式清運助力垃圾分類

  自從認真學習了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海曙區柳汀小區的張大伯不但認真做好垃圾分類,連什么時間扔廚余垃圾也有了固定“時間表”:晚上7點,晚飯后,他會將家里一天的廚余垃圾收拾收拾,就近扔到綠色廚余垃圾桶里。“家里廚余垃圾不過夜,晚飯后扔個垃圾,就當散步!”張大伯說,廚余垃圾收運車每天早上6點10分到小區,非常準時。所以很多人都選擇晚上把垃圾扔掉,這樣白天小區里就不會垃圾成山,異味難聞了。

  像張大伯一樣,海曙區很多小區居民的垃圾投放習慣已經有了固定模式,這得益于海曙區制定了精確的收運體系。“雙楊垃圾中轉站的正式投運,給我們實施‘公交化’收集垃圾創造了條件。”海曙區分類辦主任、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謝躍偉解釋說,公交線路會根據客流量的不同,車型、發車頻次都有分別,海曙的垃圾清運時刻表同樣如此。海曙區出臺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等收運方式。不同的垃圾有著不同的發車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當前我們優先清運廚余垃圾。廚余垃圾數量多,產生頻率快,社會影響大,尤其到了夏季,一旦清運不及時易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謝躍偉說。

  隨著轄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海曙區目前的這份城區垃圾清運時刻表已涉及4輛垃圾直運車,覆蓋238個小區,能基本做到收運時間不浪費、運輸路線不迂回,確保廚余垃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除了配發一張時刻表,海曙區還在各個車輛內安裝了智能化設備即車載稱重系統。車輛運輸人員進入社區后,用對應的社區卡在終端上刷卡,將分類的垃圾裝入運輸車,稱重系統會播報收集的垃圾凈重重量,并將此數值和垃圾種類及社區卡號等信息一起發送到市垃圾分類管理平臺上,便于監督桶車精準對接及垃圾分類質量督查等。

  創建垃圾回收利用“循環體”

  都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據調查,在市民產生的各類生活垃圾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要占到六成之多。從眾小區所涉及的可回收再生資源種類看,主要包括廢舊金屬類、造紙原料類、廢塑料類、廢玻璃類、廢舊木質家具類和廢舊家電六大類。但是,這些廢舊品的命運卻各不相同。有些居民直接當垃圾隨手扔棄,有些堆在小區周邊影響環境,還有一些居民囤積,被動等待“破爛王”出現回收。面對資源回收的“散兵游勇”“挑肥揀瘦”現狀,“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試點項目應運而生。

  南門街道柳錦社區試點打造寧波首個廢玻璃資源再生小區就是其中一個嘗試。據介紹,海曙區小區年產廢玻璃約0.72萬噸,回收處理量約占75%。這也就意味著海曙區每年還有1800噸的廢棄玻璃是混在生活垃圾中,與生活垃圾一樣用傳統的焚燒、填埋等處理方式來處理。“玻璃是不能焚燒的,填埋也不是一個好方法,于是就有了試點,要給廢舊玻璃找一條出路。”謝躍偉說。

  記者了解到,如今柳錦社區居民可以將用剩的各類玻璃制品拿到駐點小區的第三方兌換日用品。第三方則定期將廢玻璃運往專業回收企業,完成廢玻璃再生的轉變。

  小區居民杜阿姨如今周末都要來次大掃除,重點就是將家里可回收的廢舊物品歸歸類,紙板紙張集到一定量打個電話叫回收人員上門來收,廢舊玻璃制品,則放到小區廢棄玻璃有害垃圾投放點換積分,“一個玻璃瓶積一分,積滿25分可以換把牙刷,55分可以換瓶洗潔精……”說起兌換制度,杜阿姨頗有成就感,“我已經換了不少日用品,倒不在于省了多少錢,關鍵是這原本沒人要又占地方的廢玻璃可以再生利用起來,我感到特別高興。”杜阿姨說,自打小區有了專業回收,而且還利于環保,大家就都不亂扔玻璃制品了。

  記者看到,這個回收點約十平方米大小,外面放置有醒目的垃圾分類指導內容,還有一個藍色可回收垃圾桶和紅色有毒有害垃圾桶,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夏季,喝啤酒飲料的多了,我們回收的廢玻璃量也明顯增加。”駐點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回收工作開展四個多月了,累計回收廢玻璃約1.5噸。“每集到千余斤,我們就安排車輛專送寧波長利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回爐。”她指著陳列在室內的花花綠綠的玻璃彈珠說,這些都是企業利用廢玻璃制成的產品,絕大部分用來出口。

  柳錦社區黨支部書記金建波介紹,今年三月底,第三方機構進駐小區配合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至今小區垃圾分類氛圍明顯增強,分類質量大有提高,“特別是黑色其他垃圾桶,以前一會就滿了,于是旁邊就堆滿垃圾。現在經過垃圾分類,這種現象就沒有了,小區明顯變干凈了。”她說,不少社區紛紛前來取經,也計劃開展廢玻璃回收、專業收運。

  據悉,為更好地讓垃圾資源歸位,海曙針對可回收物開出了“居民自行處理、街社物牽頭、81890兜底”的三模式,即居民可以選擇自己分類處置;或選擇由街道、社區、物業三方公布的回收企業;或直接致電81890,由81890為居民精挑“就近”企業預約回收。同時,有條件的社區加入“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項目,通過“我要換糖”平臺實現網絡預約、上門回收。

  暢通環節 人人參與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重點是做人的工作,在既無“大棒”又無“胡蘿卜”的當下,提高居民參與率,提升分類準確率,面對面指導是最直觀有效的方法。

  為此,海曙區廣泛啟動督導入社區入戶做法,提質增效并駕齊驅。如在推行各小區實施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基礎上,在早晚投放垃圾高峰時間全面鋪開督導員桶邊指導服務。

  “桶邊督導員大多由小區保潔員、熱心志愿者擔任,他們進行上崗專業化培訓后,用專業和熱心投入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海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王志剛說,目前,全區的桶邊督導員近千名,其中涌現出不少正能量人物,如段塘街道南苑社區的陸師傅在臺風天帶傷堅守崗位,收獲市民點贊。

  在桶邊督導推進同時,上門入戶指導也加快了腳步。入戶指導的除了政府聘請的第三方工作者,更多的志愿者由退休的共產黨員、全職媽媽、學生、機關干部和單位職工構成。他們積極投身到垃圾分類公益中來。如鼓樓街道文昌社區56名“綠主婦”,在社區挨家挨戶上門指導并查看垃圾分類情況,讓更多的“主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海曙區全體干部簽下“垃圾分類我帶頭”承諾書,積極活躍在各小區志愿者行列。

  海曙區還十分注重垃圾分類進校園工作開展,穩步推進“高校+學校”校園垃圾分類模式,組織開展年度市、區級評優評先活動,調動學校參與“高校+”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其中,高塘小學、段塘學校和蓮橋第幼兒園被評為市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示范單位,孩子們已經成為家庭開展垃圾分類的有力推手。

  此外,海曙區還積極引導各街道、社區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群眾樂于參與的活動,提高全民垃圾分類關注度和參與率。

  目前,海曙區已實現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100%,并完成了建成區石碶街道6個小區的推廣任務。全區居住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90.67%,垃圾分類覆蓋面達到96.58%。

  點廢成“金” 構想打造“靜脈”小鎮

  “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促使我們積極提升終端消化能力。”王志剛說,近年來,海曙區不斷探索提升垃圾分類的終端處置能力,借助生產型企業的力量,從源頭上分揀、回收、再利用,形成循環經濟,促進城鄉垃圾的減量、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現經濟社會雙贏發展。“在海曙區,已經集聚了一批像寧波長利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一樣的利廢企業。”

  變廢為寶,二次利用,循環經濟實現資源效益。洞橋焚燒發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2300噸,每日發電量達到66萬千瓦時;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利用城區飯店、食堂的剩菜殘羹制造沼氣燃料,開創了民營企業參與市政環保建設的“寧波模式”;寧波綠環化工有限公司則利用“地溝油”制造工業用油脂。

  資源再生,產群集合,循環經濟實現社會效益。位于鄞江鎮的寧波長利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用自創技術工藝,每年“吃進”各式玻璃廢棄物超過3萬噸,產出玻璃珠27000余噸,95%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高橋鎮岐陽村的寧波勝達墻體材料廠,以二次裝修后的廢棄建材為原料,每天將上百噸的建筑垃圾回爐制造混凝土磚塊,實現建筑垃圾循環利用。

  點綠成金,生態循環,循環經濟實現生態效益。寧波市天勝農牧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將畜禽糞便與雜草、秸稈以及殘渣剩料等農業垃圾進行混合堆肥發酵,制成微生物發酵肥,為植物提供養分的同時可促進植物生長。靠著自創的生態循環模式,農場“點綠成金”,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保障了農產品高品質,有助于打開更大的銷路。

  “未來,海曙區將進一步細化垃圾分類,末端處置體系建設,嘗試將傳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經濟模式’。”王志剛透露,海曙區已啟動專項規劃設計,計劃打造“靜脈”小鎮,引導各類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科學集聚,形成規模效應。

  圖片由海曙綜合行政執法局提供 

標簽:海曙區;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垃圾;回收;廢玻璃;社區;清運;玻璃制品;負增長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