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病了,如何治病?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周小棋認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水污染治理為抓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團8月4日晚間在長江客輪上組織“夜話長江”訪談活動,周小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做出上述表示。
長江是中華文明的生命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周小棋表示,長江流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組成自然的生態系統。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具有顯著的流域經濟特征。要給長江治病,首先要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的系統性出發,開展長江生態環境大普查,系統梳理和掌握各類生態隱患和社會風險,為母親河做一次“大體檢”。
周小棋認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從源頭上提出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再分類施策,重點突破。
“推進長江生態環境治理,要做好‘4+1’方面的工作。”周小棋說,第一要加強長江城鎮污水的治理;第二要加強化工污染治理;第三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第四要加強長江船舶污染治理。還有一個“1”是尾礦,長江有很多支流,尾礦存在很大隱患。“只有這樣做,才能打贏長江污染防治攻堅戰,讓長江母親河盡快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原巡視員王明志表示,交通部加大了船舶污水治理力度,制定了船舶、港口防污染體系,建立了相關設施,按照國際標準加強治污力度,保證長江的飲水安全。同時,采取船舶標準化,淘汰老舊船舶。下一步還要繼續推動船舶污水垃圾和沿岸城市接收設施的配套問題。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認為,沿江11個省市要按照中共中央統一部署,重新思考和規劃長江岸線的節約集約利用,讓生產岸線讓位于生活岸線和生態岸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