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墻頭鎮洋北村,道路整潔,環境優美,村口巷尾都擺放著“四色”垃圾桶,分別代表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村支書俞光紅介紹,投資30多萬元的垃圾處理站于去年11月投用,月處理規模16至18噸,可有效處理洋北村和桃灣村生活垃圾。
去年以來,洋北村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利用“村民說事會”商量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說”出了適合本村的方案。村里按照“一次四分法”把垃圾分為四類,根據村民實際情況宣傳垃圾分類,還編了順口溜幫助村民記憶。因為“有機物”“無機物”等專業名詞難理解,他們就把垃圾分為“干垃圾”和“濕垃圾”,村民們一聽就明白了。
村里設立26個垃圾投放點,由專人負責衛生保潔,廚余垃圾在村垃圾處理站將被再次細分。經過“挑選”的廚余垃圾經過發酵,可轉化成有機肥料存在儲肥池供農戶使用。俞光紅介紹,以前農村處理垃圾多采取燒、埋、扔的辦法,尤其是農藥瓶、塑料薄膜、玻璃殘渣等被村民隨意丟棄、堆放,各種問題很多。剛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村干部有些擔心,村民這么多年的習慣能改得了嗎?
為此,村里通過發放宣傳手冊、上門做工作等方式,讓村民了解掌握垃圾分類。除了26個垃圾投放點,村里還給每家每戶發了一個小型垃圾桶,可以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都有保潔員來收。發揮巾幗志愿者的作用,以一名家庭成員帶動全家人,面向家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在村級層面,按每10至15戶為一個網格單元,明確專人擔任網格長,負責對垃圾分類、投放情況作常規檢查,并實行“日報制”;及時掌握各片區工作情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動態化管理,結合每個片區的垃圾分類得分情況和每戶村民綜合情況,評選優秀家庭。
通過近兩年的垃圾分類工作探索,洋北村逐步建立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運作體系,村民垃圾分類分揀率99%以上,村民源頭投放準確率85%以上,廚余垃圾減量35%以上,總垃圾減量50%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