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杭州進入臺風多發季。雨水為飛快發展的城市帶來了清涼,同時也帶來防洪排澇的全新挑戰。
日前,杭州市林水局組織召開了《杭州市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工作大綱評審會,工作大綱已通過專家評審,標志著新一輪城市防洪排澇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此次規劃編制工作,把杭州城市防洪提高到“50年至300年一遇”標準,排澇提高到“20年至50年一遇”標準。
眾所周知,杭州位于錢塘江河口地區,市區范圍內兼有山區平原多種地貌形態,錢塘江、東苕溪、浦陽江穿城而過。復雜的水文氣象和地形地貌條件,決定杭州市洪澇的多樣性和易災性;自2007年以來,杭州先后遭遇2007年“羅莎”臺風、2013年“菲特”臺風、2017年錢塘江流域性洪水等多次暴雨洪水,給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干擾,社會反響較大。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開展杭州市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對提高杭州市城市防洪減災能力,避免洪澇災害或減輕其帶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規劃范圍與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相一致,涉及杭州市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濱江、蕭山、余杭、富陽、臨安等10個區,總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考慮到防洪排澇是一項系統工程,具體研究范圍包括:江北為東部平原、苕溪流域、之江單元、下沙單元和富陽單元,江南為蕭紹平原,錢塘江干流為富春江電站以下河段,浦陽江干流為湄池水文站以下河段。
設防標準大幅提高是本次新規劃的亮點之一。“未來杭州城市防洪標準將根據杭州城市水系、地形因素,分區設防,結合新一輪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發展布局及保護對象的重要性,采取不同防洪排澇標準,主城區防洪標準從100年一遇提升至300年一遇,排澇標準從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林水局工作人員說。
隨著標準的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要謀求新的整體格局,提高城市安全性。“以往江北主城區是與杭嘉湖平原大區塊一起同漲同落,但現在杭州需要不受外部影響,形成一個自成體系的防洪排澇系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