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田間,種糧大戶張有富在梅溪鎮馬村村辛勤耕作著。張有富承包的60畝水稻6月25日剛完成直播,現在已抽芽到10公分,他估算今年每畝產量將達到500公斤左右。“因為村里做了旱改水項目,所以能承包這片土地。”他說。
距離他的水田不遠,馬村村窯山、鶴山等6個自然村的旱改水項目在穩步推進:一輛輛運輸車運來表土,將其附著在土地上;挖掘機、運輸車正在作業,“開墾”出一條條機耕路、灌水渠。盼著未來道路縱橫、農事繁忙的場景,該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星還有更長遠的打算:過些年,把這些水田再深入利用,種上桑葚等地方特色經濟作物,每畝能給農戶帶來幾萬元毛收入。
與旱改水齊頭并進,馬村還在做農整。常年居住在窯山、鶴山等環境較差區域的90余戶農戶,全部完成了征遷簽約,他們將搬遷至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交通方便的安置區,而他們搬遷復墾出來的土地,則蘊含著村莊發展潛力。“以前我們把這叫做土地整治,現在則稱為全域綜合整治。”李文星解釋說,整治不單單要實現“藏糧于地”,而是要從村莊治理、環境治理等方面綜合出發,把治理土地的價值盡可能放大。
梅溪鎮馬村等兩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是全省100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之一。據縣國土資源局土地治理科科長陸月平介紹,整治遵循鄉村振興、節約優先戰略,并與我縣要素資源指標相掛鉤,我縣也將利用各類涉農資金,對試點地區的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達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村莊環境和生態環境等多面效果。
作為我縣另一試點項目實施地區,天子湖鎮余石村也發生著欣喜的變化。下月,該村“坡地村鎮”項目將破土動工。據村黨總支書記劉太喜介紹,項目將集中安置80戶農戶,其中安置區只占23畝,搬遷和連片開發新增耕地800余畝用于農業觀光項目開發。“因為是‘坡地村鎮’,需配套的建設指標很少。我們還計劃打造坡地村莊,安置房設計理念略顯徽派。”余石村黨總支書記劉太喜介紹,安置區內規劃了七彩菜園、景觀水池等配套設施,農戶以后可以在小區內開民宿、開農家樂,增加一筆進項。
800畝流轉土地將從何而來?在安置區附近,余石村正加快200余畝的墾造耕地、500余畝的旱改水等項目推進。過幾年,村里打算引進工商資本,種上獼猴桃、批杷等水果,確保一年四季有客來。
“接下來,我們將全力協助全縣全域整治試點項目所涉行政村完成村莊規劃編制;按照多規融合、多規合一理念,編制相應的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方案,劃定土地整治區、村莊整治區和生態整治區,確保項目推進科學合理。”陸月平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