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閘外就是錢塘江了!”站在曹娥江(柯橋段)邊的觀景臺上,順著濱海工業區(馬鞍鎮)農發辦主任于軍的手指望去,只見大江如練、大橋如虹,貨船碼頭上空白鷺振翅飛過,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市民悠閑地在曹娥江柯橋段垂釣。
曹娥江是錢塘江的最大支流之一,自南而北流經新昌縣、嵊州市、上虞區、柯橋區。曹娥江柯橋段起于新三江閘,至曹娥江大閘,全長15.021公里,主要流經濱海工業區,是曹娥江的最下游。
通常來說,越到河流下游,水質越差,也越難控制,更何況濱海工業區內共有942家企業,且多以印染、化工為主。但近年來,在嚴格的環保管控和強有力的治水舉措下,曹娥江(柯橋段)的水質基本已達II類標準。
區域治理 解一江之困
濱海工業區河道縱橫、河網密布,與曹娥江貫通。倘若有一條支流發生污染,那么曹娥江必受影響。“曹娥江的治理,不是僅僅治一條江,而是治一個區域。”濱海工業區黨工委副書記、馬鞍鎮黨委副書記姚建煒說。
治污,從截污開始。2014年,濱海工業區重拳整治“散亂污”產業,關停曹娥江沿線造粒廠、復合燙金廠、小衛浴、小化工等120余家小微排污企業,將有條件的企業合并到工業園區。在三江大河匯入曹娥江處,有13家老印染廠屬于馬鞍鎮,由于環保標準低、配套設施不齊全、污水難治理,也分別于2015年、2017年陸續關停、退出。
防污,亦是環保“高壓線”。在“亮劍行動”中,凡是集聚到濱海工業區的企業,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全部納管排放。“為防止污水流入河道,我們對重點污染企業也有特殊要求,即不允許設置雨水排放口。”濱海工業區環保安監站站長張林江告訴記者,這些企業的地面雨水要收集回用,屋頂雨水則須高空排放。此外,不少企業還配備了污水處理系統,排放的污水必須減量、提標。
在重點整治工業污染的同時,濱海工業區(馬鞍鎮)多管齊下,對人口密集區的生活污水進行納管收集改造,去年拆除違法建筑3.03萬平方米,取締小微石材企業2家,推行農業配方施肥1800畝,對曹娥江實施清淤115萬立方米,各支流清淤20公里。在長效管護層面,深化完善曹娥江流域“企業河長輪值制”工作,“企業河長”隊伍擴大至163人,嚴防死守水質污染。
“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別說曹娥江,就是濱海工業區任意一條河流,一夜之間變黑臭河或被舉報水質污染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張林江表示。
江景重塑 添一路風光
驅車曹娥江畔,在高高的江堤上飛馳,窗外掠過稻田、花樹、涼亭、石堤……一路向北,風光無限。“若是初夏時節,草都長綠了,花都開好了,陽光也不是太烈,這個時候來看景是最好的。”于軍說。
幾年前,曹娥江畔幾乎無景可看。近年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濱海工業區投資建設了江濱路及灘涂景觀改造(海涂風車)、東江迎陽盤頭驛站、鏡海大道入口廣場、曹娥江南段復綠(花田喜事)、江濱路及灘涂景觀等多個節點,給冰冷生硬的工業區平添了一番生趣。
“你腳下這塊地方,原來除了一堆亂石,什么都沒有。”站在東江閘的觀景臺上,于軍介紹道,這塊地方原本是東江閘的盤頭,具有保護水閘的功能,石堆為搶險備用石料。去年,濱海工業區對盤頭實施改造,設置了休閑廣場、觀景平臺、景觀小品、綠化等,成為附近工廠工人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在曹娥江南段的江畔,有約50畝左右的花海,取名為“花田喜事”。波斯菊、百日草綻放的季節,引得游人頻頻拍照。“這里的風景真好,今天休息,特地來江邊散步。”在附近工廠打工的姑娘告訴記者,來柯橋打工好幾年了,第一次看到這么美的江景,以后會經常來。
治水為要,民生為上。曹娥江的變化,體現了濱海工業區以治水實效回應民生期待,以更優環境滿足民生訴求。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