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鄉情村史陳列室再現大運河文化

通州張家灣設展廳 用智能科技展陳平臺技術帶現代人“夢回古鎮”

發布時間:2018-07-11 15:22:39 來源:北京晨報 記者 鄒樂

  古老的大運河源源流淌,見證著一座座城市的輝煌,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駐足通州張家灣鎮鄉情村史陳列室,跟隨每一件老物件,回溯千年,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年代。

res01_attpic_brief.jpg

  村民捐贈清代古船見證運河繁榮

  張家灣鄉情村史陳列室落成于2015年,也是全國首個鎮級博物館。從外觀上看,陳列室形似船帆,講解員謝若卿告訴記者,這里寓意著運河北端古鎮張家灣像運河上的一艘帆船,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陳列室入口處,一艘古船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艘古船有100多年歷史了,是一艘清代漕運駁船,由張家灣倉上村村民捐贈而來。”陳列室的設計人之一曹志義告訴記者。

  曹志義說,這艘古船出土于張家灣倉上村,由村民捐贈給博物館。經鑒定,是一艘清代古船,采用杉木所制而成。“杉木質輕而富有彈性,抗折強度較好,也較耐腐蝕,明清時期多用來造船。”曹志義告訴記者,這是一條漕運駁船,主要用于小宗貨物從小河岸到河港大船之間的駁運。而這種類型的船在明清時期的通州較為普遍,在當時的運河兩岸也形成了以水為生的漁民,以及靠貨運為生的百姓。

  古運河兩岸百姓生活場景再現

  邁步走進陳列室,眼前一座古橋栩栩如生,兩側屏幕上緩緩播放著動態《潞河督運圖》,腳下是電子模擬的徐徐流水,不遠處傳來清澈響亮的運河號子聲,仿佛來到了古時候人們生活的場景。

  謝若卿告訴記者,這座古橋是按照1:4的比例復原的古通運橋,古通運橋是通往通州和北京的重要通道,車水馬龍,經年不斷;屏幕上播放的《潞河督運圖》繪制于清朝乾隆年間,整幅畫卷長達6.8米,展現了古運河兩岸百姓的生活場景(見上圖);而不時傳來的運河號子聲則在運河兩岸綿延不絕了幾百年,作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運河號子,也成為了運河文化標志性的重要文化符號。這些場景勾勒出一個“夢回古鎮”展廳。 

  謝若卿介紹說,張家灣鄉情村史陳列室總面積近2000平米。分為上下兩層展示空間,一層主要有序廳、夢回古鎮、運河史話、運河明珠、史海風云、運河紅學6個板塊;二層主要分為運河文物·展現歷史、運河情懷·地靈人杰、運河繁榮·城市發展等板塊。陳列室內引入了智能科技展陳平臺技術,還增加了人機互動等內容。

  曹雪芹墓葬刻石收藏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灣鄉情村史陳列室還收藏了很多珍貴的“紅學”珍品,曹雪芹墓葬刻石就收藏于此,這也是博物館目前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謝若卿介紹說,1968年秋天,全國都在平整土地,通州的李景住和幾個村民也在張家灣村西的一塊地上勞動,在挖土的過程中,在距地面1米多深的地方發現了曹雪芹墓碑。文物專家和紅學家馮其庸、鑒石專家傅大卣和史樹青認為張家灣出土的曹雪芹墓志是真的,確定無疑,這在紅學研究者中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而后圍繞這塊石碑是否真為曹雪芹墓碑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1992年8月26日,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文物專家史樹青先生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金石專家傅大卣先生來張家灣考察,也確認了碑的真實性。而大運河沿岸的部分景致也在《紅樓夢》中有所描述。

  謝若卿說,目前,這座陳列室接受團體預約參觀,暫時還未面向大眾開放,未來有望考慮逐漸對市民開放。通州張家灣鄉情村史陳列室/供圖


標簽:陳列室;村史;運河;古船;通州;張家;大運河;村民;捐贈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