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
以湖南省塔山瑤族鄉為例。這是湖南省衡陽市唯一的山區少數民族鄉,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27.25%。近幾年,塔山瑤族鄉將中央頂層設計與美麗鄉村、秀美村莊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基層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鄉黨委作出決策部署,鄉人大作出《關于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瑤鄉的決議》,出臺保護生態環境切實管用的“鄉法規”“土政策”,以“生態+”模式助推鄉村發展“加速度”,激活瑤鄉美麗經濟,激發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出臺人大決議,推出生態扶貧新理念。山區群眾生活來源有限,砍樹賣錢曾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亂砍珍稀植物、亂挖河道山體等現象時有發生。鄉黨委、政府對癥施策,源頭監管,劃出生態紅線,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形成了發展“共同體”。2014年“10·17”國家首個扶貧日,鄉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瑤鄉的決議》,就全鄉“生態+”林業、水源、土地、公路、村莊、茶葉、文化等“七個生態”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明確要求抓好森林防火、封山育林、造林護林和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從嚴保護耕地,嚴格礦產資源管理,全鄉范圍內一律不開礦、不發展工礦業,防止“破壞生態式”扶貧。2014年以來,每年專門召開六五環境日主題教育暨保護生態鄉規執行述職評議大會,對鄉直單位和各村進行測評。各村成立環保監督委員會,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全鄉“護生態、愛環境”氛圍日益濃厚。
執行人大決議,開拓生態建設新路徑。鄉成立生態環保領導小組,并設環保站,配環保專干,抓好生態建設。一是發展有機茶園。通過招商引進龍頭企業,組建合作社,新建、改造高山有機茶4.7萬畝,年總產值兩億元。以鄉人大決議抓生態環境的有益探索和做法,推薦參評2015年“國家級生態鄉鎮典型案例”,成功獲評2016年湖南省生態經濟“雙十”示范案例。二是發展全域旅游。建立生態旅游示范區、生態休閑養生區等,在瑤族聚居區建設瑤族風情園,加大對瑤族特色民居保護力度。三是發展特色種養。引導群眾加工干筍、瑤家臘肉等農土特產品,開辟敖頭、東江等村瑤藥和中藥材基地900畝;在蒲竹、陽山、板角等村新種楊梅、黃桃、獼猴桃等高山水果1040畝。組建合作社,建立規模養殖基地,已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300多養殖大戶從事生態養殖。
依托人大決議,建設生態美麗新瑤鄉。2016年11月9日,鄉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對保護生態的鄉規民約進行修訂,增加“生態旅游”內容。幾年來,通過繼承、保護、開發,瑤鄉生態效益逐步顯現。一是生態瑤味更濃。實施民族特色改造,推進瑤族風情建設。創建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興建西江天堂瑤寨、陽山福塔瑤寨,建成3棟民族特色木樓和兩個瑤族特色茶莊,具有瑤家特色的旅游項目已見成效。二是生態環境變優。嚴格執行保護生態的鄉規,納入對各村和鄉直單位年度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做到有規可依、知規守規和執規必嚴。三是生態扶貧見效。幾年來,全鄉20多萬畝山林全部納入生態公益林,生態旅游業初具規模,年吸納游客30萬人(次),年創產值2000萬元,林下經濟、生態種養業得到較快發展。
作者系湖南省常寧市塔山瑤族鄉黨委書記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