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晚飯后,諸暨市草塔鎮橋頭村村民壽楊英都會到家門口的門前塘邊散步。塘水清澈,綠樹成蔭,與村里鄰居好友閑聊,這幾乎成了壽楊英一天中最自在的時光。
“這樣的場面,早幾年想都不敢想。”壽楊英回憶,那時,門前塘簡直是村里的污水池。農戶家里污水通過小溝小渠直接排入塘中,塘水變臭,一到夏天,散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住在塘邊的人家簡直是受罪。
門前塘的大變身,得益于諸暨市開展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2014-2016年)。2015年,草塔鎮橋頭村進行生活污水就地生態化治理建設,將原本直接排入大塘的污水截入污水管網,再通過污水管網納入生活污水處理終端,運用“厭氧+人工濕地”等工藝進行生態化就地處理,水質達標后再排入河塘。同時,將蕾山溪的活水引入門前塘。通過大規模治理,一個全新的門前塘揭開面紗,村里環境為之一新。
諸暨市農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三年行動中,諸暨市共有400個行政村完成了生活污水就地生態化治理建設。而且,這些村子在實現污水變清水后,還將污水處理終端進行綠化改造,使這里變成了一塊高顏值的人工濕地,成為村里的一處景點。
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結束后,新一輪的生活污水就地生態化治理于今年初拉開帷幕。記者在楓橋鎮陳家村看到,涉及全村358戶村民的生活污水生態化治理工程,主體剛剛完工,目前正在進行道路修復、草皮復綠、標識標牌安裝等掃尾工程。
根據《諸暨市集鎮和城市規劃區內生活污水就地生態化治理新兩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19年)》,今明兩年,諸暨市共有42個行政村的98個自然村要進行生活污水生態化治理建設,涉及2.6萬余戶農戶。其中,今年計劃完成建設26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總投資約1.5億元。目前,嶺北鎮水帶村、江藻鎮江藻村、店口鎮湖西村等8個行政村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以上,其余村也全部進場開工。諸暨市農辦相關負責人說,明年42個集鎮和城市規劃區內行政村完成建設后,諸暨市農村生活污水就地生態化治理建設將全部完成。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