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墅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吸引了一批精品民宿。值得一提或者與眾不同的是,在全鄉目前的30余家民宿中,有半數以上是設計師開辦的。
本地幫 外來客
山鄉來了許多設計師
“窩”在小山村里鼓搗民宿的設計師,有本地幫,也有外來客。他們大多是“八零”一代,有情懷,也有一定資金積累,多數還在從事設計師工作。
松果花園、大麓書院等民宿的主人都是本土80后。吸引他們回鄉創業的原因簡單:知道家鄉好,知道家鄉能更好。
在縣城開過咖啡店、做過西餐,周烽回到了上墅村,花了1年多時間精心打磨,把原本簡樸的農家屋院變成了松果花園。3年多來,他的民宿在行業內已經頗有名氣。選擇回鄉開民宿,他認為是多種因素的疊加:民宿在安吉漸熱,行業發展有前景;熱愛鄉村生活,有民宿情懷;自家有屋院,能夠減少部分投入。
“前兩者是軟件,決定了自己回不回來;后者是硬件,決定了我能不能干下去。”他說。
在大麓書院的兩位主人蔡鶴松和戴勛看來,他們兼有設計師和本地人雙重優勢。大麓書院之所以能迅速從構想落地為現實,除了上墅鄉積極推動民宿產業發展外,第一時間掌握合適房源信息,也至關重要。在他們的“設計”下,閑置數年的原鄉衛生院實現“重生”,原本“臟亂差”的區塊環境,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外來設計師沒有這些“先天優勢”,他們大多被山鄉的生態環境所吸引,想把心中的烏托邦筑成現實。如何找到地理位置、周邊環境、房型都俱佳的房源?如何和當地人打交道?人生地不熟,這都不容易。幸好,上墅鄉明確的發展定位、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給了雙方機會。
湖州市的設計師王華方第一次來到上墅,就驚嘆于當地天然去雕飾的風光。綜合他的民宿風格、定位和規模,上墅鄉向他推薦了龍王村。“我們會結合每個設計師的想法,給他找到最適合的地方。”鄉休閑辦主任金則豐說。
實際上,龍王村早在2015年就定位精品民宿村,這兩三年里,涌入了許多小而精的民宿。“我們在規劃中就考慮到,要引入大體量的‘橋頭堡’,用來樹立品牌、吸引人氣、帶動周邊,這能夠促動民宿行業自身發展。”金則豐解釋,落戶龍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村里有座長期閑置的小學校舍,無論區位交通還是周邊環境,都能滿足對方近乎嚴苛的要求。簡單考察后,王華方當即投資3000余萬元,啟動了天目含云度假酒店建設。眼下,項目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內部裝修,預計本月底試營業。
融于山水 跳脫山水
因景而來又成景
沒有普通人涉及辦民宿行業需要擔心的審美、品位、個性、定位等問題。對設計師而言,民宿就是自己精心打磨的作品,能夠最大程度上融入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因此,如今的上墅民宿,呈現著“千人千面”的風情。
云半間是上墅首家入駐的精品民宿。它的建設因地制宜,盡量不影響周邊環境。房屋線條流暢,依據山勢層疊,掩映在綠水青山間。特意保留下來的古樹,已經成為它的標識。隱居山水的部分墻壁及圍墻就地取材,用了當地常見的鵝卵石。乍一看,質樸無華,仿佛尋常農家院,入內方才發現別有洞天。天目含云的形象最具個性,外觀仿佛扭曲的立體圖形,動感十足,卻與背后的青山一動一靜,相得益彰。
大麓書院坐落于百畝茶山旁。設計保留了老建筑的房梁和老墻,以老式家具作搭配,但在空間布設、用品選擇上,又滿足了現代人注重隱私和追求品質的心理,呈現出“年輕的年代感”。蔡松鶴說,大麓書院的消費群體是中青年,還原時代發展過程的事物環境,容易引發這一代人的回憶和感動。因為“復古”和“懷舊”,也讓它個性鮮明,自5月正式營業以來,已經接待500余人次,70%以上的客人都是慕名而來。
這些民宿像一道道形態各異的風景,融于山水,又跳脫于山水。上墅鄉黨委委員朱青蓮說,設計師操刀設計的民宿多數保留了鄉土元素,既有設計美感,又融于鄉村,不但不突兀,反倒為山水更添幾分靈秀。“這些民宿因為上墅風景而來,現在又成了上墅的一道風景。”她補充說道。
格調高 理念新
小鄉村演繹新氣象
大多設計師民宿采用了滲透式排污系統,確保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部分設計師引進了湯泉、健身等元素,豐富了住宿體驗。在民宿軟裝布置上,設計師們親自參與采購,控制好民宿的色彩搭配、結構布局、視覺效果。
設計精、格調高、理念新,設計師的到來,讓山村涌動著新氣象,“老鄉親”按捺不住了。
這三年,光是投身民宿行業的村民就達到了20名,不少農家樂開始由“低小散”向“高精尖”轉型。這些當地的民宿和農家樂,以及其他非設計師民宿的業主也開始追求起“自然”“協調”“環保”等理念。
變化明顯。他們當中有人拒絕了大理石、地磚,用老石板鋪砌起了地面;有的放棄大拆大建,保留了老房屋,“以舊做舊”;有的決定不再擴大規模,空曠的場地種上了綠植;有的廢物利用,用啤酒瓶搭吧臺,鄉村味十足……
“不再一味求大、豪華,自己動手的越來越多,同質化的情況越來越少。”金則豐說,原本民宿和農家樂是新增違建的高發區,現在這一情況明顯改善。
設計師的到來,也把現代營銷手段帶到了小鄉村。通過設計,土特產不再“土”;通過互聯網,房間能夠實時預訂……這些都讓劉家塘民宿業主吳云感到驚喜。“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給我們立了標準。”她說,最讓她感到幸運的是,“家門口”就能學到最新的行業理念和知識。
眾多民宿,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很多百姓得以在家門口找到工作,這讓他們更有歸屬感。當然,讓他們高興的不止這些。設計師多才多藝,為增加客戶黏性,也為回饋鄉親們呵護這一片好山好水,他們常常主動舉辦各類培訓。譬如大麓書院會定期舉辦插花、園藝等培訓,教授家庭婦女如何打理自家庭院;隱居山水舉辦禮儀、家政等培訓,不少農家樂業主特意趕去參加,學習如何更周到地接待顧客。“大家好,整體環境會更好,這樣民宿也能更好發展。”蔡松鶴總結著這些工作的意義。
記者手記
外來客寄情好山好水,開辦民宿投資興業,帶來了設計理念、專業知識;本地幫接受自然風景浸潤和旅游經濟熏陶, 稍加引導示范, 便利用自有房屋投資民宿。上墅民宿的發展歷程,與一個產業實現集聚化何其相似。盡管,它不能像制造業那樣通過技術生命周期、信息不對稱實現產業轉移或壟斷,但是它在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方面,在上墅已可窺一斑。從長遠看,集聚的民宿會吸引需求旺盛的消費者, 讓他們參與體驗農業, 甚至把鄉村景點游玩、健身運動、文化娛樂等融為民宿的延展產業。這是一條通過民宿向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逆向融合的路徑,再解決好“三權分置”、營商環境等問題,更好地釋放人的價值后,民宿也必將在集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帶來效益、質量俱佳的經濟社會發展效果。
而在集聚的過程中,留下設計師的山鄉,“為什么是上墅?”,是一個比民宿以及民宿產業集聚更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因為在安吉,上墅是個很小的地方,地形狹長,山水兼具。十年美麗鄉村建設中,上墅起步不是最早,投入不是最多;休閑經濟的棋盤里,上墅體量不是最大,游客不是最多……找到原因、分析原因,相信對各地的鄉村經營都有裨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