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市委報道組 吳一贊 通訊員 陸杭軍)“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1200多年前的盛夏,李白從浙東剡溪溯流而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而今,從嵊州的剡溪屠家古埠放舟而下,清流山崖之間,一草一木仍是舊時景致。
依循詩中風物,栽種植被,修復生態;索隱歷史典故,營造景觀,展示文化——在剛完工的“詩畫剡溪”建設項目中,嵊州市將單一的水環境整治工程,提升為風光獨特、人文彰顯的景觀文旅工程。
千年剡溪,由此蔓生詩情畫意,溪畔5大景區、25個景點如珍珠般散落,數百個村莊迎來發展新機遇。浙東唐詩之路,嵊州魅力水城,正從浪漫的詩文意象走進實實在在的百姓生活。
復刻唐詩風物
修養河道生態
“落日花邊剡溪水,晴煙竹里會稽峰”,作為曹娥江的上游,剡溪突然在陡峭青山間奔流而出,流域覆蓋整個嵊州盆地。自東晉以來,剡溪是文人墨客尋幽訪古、山水朝圣之地,眾多唐朝詩人悠游于此。
剡溪屠家埠至嶀浦段全長18.7公里,河道蜿蜒曲折,風光獨特,是當年詩人泛舟吟詠的必經之路,也是整條剡溪最精華的河段。但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剡溪兩岸砂石開采興起,污染企業入駐,河道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
“溪水發黃,有時還有異味,灘地上亂搭亂建,兩岸很臟亂。”嶀浦村的村民杜堯生回憶,5年前,畜禽養殖廢水、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直排進剡溪中,灘地、植被被挖掘得支離破碎,“像是一塊塊膏藥貼在剡溪上”。
近年來,嵊州通過治水攻堅,關停印染、化工等重污染企業46家,關停排污設施不全的畜禽養殖場442家,剡溪沿線全面禁止采砂。2017年,嵊州污水處理廠對污水處理能力做了提標改造,排放水質基本達到了地表水Ⅳ類水標準。污水廠從原本的污染源成了剡溪在旱季重要的補水來源。在重拳整治下,剡溪水質改善明顯,目前穩定在Ⅲ類以上,大部分時間可以達到Ⅱ類標準。
“污染治理只是第一步。恢復水清岸綠,重現‘詩畫剡溪’,才是最終的目標。”嵊州市治水辦專職副主任邱曉軍說,剡溪經過污染源整治,主要病灶消除了,但要恢復到“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的如詩如畫境界,還需要做好生態修復,進一步“調養”。
兩岸植被覆蓋率、植物多樣性,是考量河道生態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扮靚風景的優質資源。“選取哪種植物補種,修復沿河生態環境,是一個難題。”嵊州水利局工作人員陳益靈說,有一些外來植物凈化水質效果不錯,但是生長過快,入侵本地生態系統,反而造成破壞,所以補種植被盡量選取本地原生品種。
唐詩里,詩人用來借景抒情的剡溪植物意象,給了嵊州河道生態治理靈感。竹、蘆、草、荷、茶等,是唐代詩人在吟詠剡溪時,最頻繁提及的原生植物。嵊州將詩中的植物“復刻”到剡溪的生態治理中,既增加了本地植物的多樣性,又確保了生態系統平衡。
剡溪區域內共新補種喬灌草水各類植物約250種,其中喬木約10萬株。植物補種與郊野自然景觀搭配,花、果、林、竹、蘆、草、荷、茶的多種植物相互平衡,形成杜甫詩中“剡溪蘊秀異”的獨特景觀,水體自凈進入良性循環。
挖掘人文內涵
帶動全域發展
剡溪匯入曹娥江的嶀浦渡口,是晉代名士、唐朝詩人泛舟剡溪的必經之路。如今這里茂林修竹,溪水潺潺。沿著竹徑前行,廊檐相接,林立的石碑上,刻著詩詞文賦,靜心吟誦,時光仿佛穿越回了盛唐。
“浙江13萬公里河川,風景勝過剡溪的不少,但文化底蘊能與剡溪相仿的屈指可數。”當地文史專家慕白考證,僅唐代就有451位詩人在這一帶游覽,留下了1500余首詩歌。
每一段溪流都沉淀了文化,每一首詩都見證著歷史,這是剡溪最寶貴的財富。“整治工程在自然景觀修復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人文內涵,讓剡溪更顯價值。”陳益靈說,根據文史專家的考證,“詩畫剡溪”以唐詩為脈絡,把清風廟、清風橋、謝靈運釣魚臺、王子猷雪夜訪戴處等景點發掘出來。通過景觀再現等方式,讓游客感受魏晉風度、唐詩風韻。
沿線剡湖、浦口、三界等多個鄉鎮街道,以唐詩尋蹤風景線培育為抓手,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在剡溪沿線的仙巖鎮,各村的入村口都有明顯的“詩畫山水”標識,走進村莊,琴棋書畫等傳統元素,俯拾皆是。以水文化為主題的公園,記錄了剡溪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鏈接古今的生動治水教材。
除了人文景觀的重現,在剡溪支流澄潭江畔,一個以文旅為主體的越劇小鎮正在拔節生長,像一幅美好的畫卷緩緩拉開:青山蒼翠,溪流清澈,戲樓、劇院、學校分布其間。游客可以在剡溪畔,穿上古裝,走入劇中親身體驗傳統文化。在晚宴劇場,大家可以迎著微風,欣賞水鄉社戲、元雜劇;在工匠藝術村,體驗繪畫、陶藝、服飾等多種傳統藝術門類;戲曲博物館和戲劇數據庫,記錄、傳承越劇文化。“山水、田園、村居、戲臺,傳統文化和自然風光在這里融為一體,能找到久違的寧靜閑適之感。”游客陸先生說。
“過去人們感嘆嵊州缺乏知名的景點,如今經過全面整治,剡溪流域正在朝全域景區化邁進。”嵊州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嵊州的美麗資源正在向美麗經濟轉變。
目前,嵊州7個村莊成功創建3A級景區,全域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今年,嵊州將圍繞剡溪流域進一步創建10個3A村、100個“五星達標”村、140個環境整治示范村,讓更多百姓分享生態紅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