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黃巖城村雙改,天長路區塊始終是個熱名詞,作為黃巖老城區舊城改造的主體部分,該區塊一期除文保點之外,其余已全部拆除完畢。6月中旬,該區專門召開會議,就二期改造范圍、要求、責任逐一進行明確,決定今年全面啟動招待所區塊、東禪巷草巷區塊、司廳巷區塊、施平橋里區塊。
圖為永寧江兩岸。本報通訊員 李琦攝
早在2016年底,該區十三屆一次黨代會提出要補齊六大短板,城市建設、環境建設位列其中。一年半下來,補短板成效明顯,城鄉環境顯著改善。今年該區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全力推進78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截至6月22日,已拆除完成率為65.4%,簽約完成率為71.1%。
城村雙改既是補短板中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是“美麗黃巖”行動中的重要內容,根據《“美麗黃巖2020”行動方案》,黃巖將通過實施“百項千億”計劃,推進20大工程、100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有成效、三年出形象”的工作要求,舉全區之力打響美麗黃巖建設攻堅戰。
大手筆謀劃美麗藍圖
拉大框架、完善布局,這是補齊城市建設短板的題中之義。為此,黃巖區將未來城區發展思路謀定為“三環聯動,四軸聯建、百村聯改”,并通過“東融、南擴、西進、北優”戰略,建成區面積將會大幅度拓展。
近日,全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現場推進會在黃巖院橋鎮召開。“院橋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全省首批試點,先行啟動合嶼、燈塔等20個村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院橋鎮副鎮長牟躍介紹說,院橋鎮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采用“立改套”方式對村民進行集中安置,對原先的農居點進行全域優化布局,并通過復墾或開發,全力打造新型城鎮區、新興產業區、現代農業區、生態農業區和觀光農業區5個“萬畝園區”。“初步測算,一期啟動范圍內的20個村人口約1.77萬人,總面積1.82萬畝,通過集中整治,在‘立改套’安置村民后,將結余近3000畝的建設用地指標。”
土地制約一直是黃巖發展的瓶頸,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院橋鎮域空間將會進行有機整合,以臺州市萬畝新興產業基地、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沙埠青瓷小鎮等作為項目支撐,構建“一體兩翼”格局,與周邊的高橋、沙埠連片發展,打造黃巖南部副中心。
“凡事預則立”,在美麗黃巖建設中,黃巖區充分發揮規劃設計的先導、引領作用,強化全域整治、連片改造,優化城市空間形態與整體布局,先后完成了《內環線提升改造設計》《黃巖高速公路西城市副中心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東官河景觀設計方案》等一系列規劃設計。
例如,江口區塊是黃巖區今年重點謀劃的市區融合精品區塊,已邀請了國內一流團隊進行設計規劃,對該區塊實施“頂格規劃+全域整治”,打造高品質的市區核心區。
高質量推進美麗行動
6月15日下午5時,黃巖西城街道岙岸村最后一戶村民簽約。這意味著經過66個日夜的艱苦鏖戰,岙岸村679戶村民已盡數簽約,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個半月。
岙岸村正好坐落于世紀大道與沈海高速的交匯點處,不僅僅是城市“西進”的起點,更是黃巖“母親河”永寧江畔最大的村莊。岙岸村黨支部書記劉海勇介紹,岙岸原先是黃巖模具小作坊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最高峰時有五六百家,大量低小散的加工點散布在民房與違章建筑中,不僅村容村貌臟亂差,而且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實施城中村改造,融入主城區是村民們迫切的需求。
“我們也去其他立改套小區參觀過,改造后的生活品質大大提升,這是一件造福后代大喜事!”村民劉新榮說。如今在黃巖,城村雙改已經深入人心,群眾接受度越來越高,但在一年多以前,這卻是首當其沖的大難題。該區以改革的勇氣,創新運行區領導領銜破難機制,以“獅團攻堅”這一全新模式,一個一個啃下硬骨頭,逐步突破僵局,為美麗行動的全面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今年,該區乘勢而上,重點推進江口、天長路二期、東官河、沿內環線和委羽山等區塊改造,目前,東官河區塊、岙岸區塊均已實現100%簽約,其中,沿東官河區塊僅用7天就全面完成印山路(翻簧廠)89戶丈量評估工作,目前已拆除完畢,干出了讓人驚嘆的“黃巖速度”。
6月19日,五洞橋修繕現場發現一文物,疑為“鎮橋之物”,這一消息讓所有人為之振奮:“鳳翥龍翔橋五洞,物華天寶永寧風”“為修復五洞橋點贊!”一時間,坊間熱議不斷。
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這是黃巖始終堅守的原則,該區深入實施“城市文化復興工程”,對孔廟、五洞橋區塊及委羽山大有宮進行修復,傳承歷史文脈,留存城市記憶,沿西江河,一條人文景觀軸正在打造。
大交通串起美麗節點
東部河道縱橫,一江三河環繞,九曲澄江如練;西部重巒疊嶂,滿目青山皆景,湖水清澈照人。建設美麗臺州,黃巖有著鮮活的生態優勢,在推進美麗黃巖建設過程中,黃巖區將“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打造臺州“山海水城”的后花園。
寧溪鎮的寧川直街是一條始建于宋代的歷史街區,去年,寧溪鎮在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的指導下,揭開覆蓋在老街路面上的空心板,讓清流潺潺的直街圳恢復原貌,同時截污納管、線路入地,再現老街古韻。住在這里的小街村居民陳華榮感嘆地說:“好像時間倒流,又見到小時候直街的模樣!”
在黃巖西部山區像直街這樣美麗景點星羅棋布,黃巖的半山村、烏巖頭村、沙灘村、鳳洋村、布袋坑村和聯豐村等六個村被評為浙江美麗鄉村特色村,而將這些美景串點成線,則是黃巖近年來日益完善的城鄉公路網。
據介紹,黃巖去年累計完成交通投資20多個億,104國道民建至北洋連接線公路工程、院路路黃巖段改造工程、沙茅線建設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相繼完成,82省道復線王林段等多條斷頭路順利打通。
今年寧溪鎮舉辦“二月二”彩燈節,流光溢彩的彩燈與秀麗山水交相輝映,在臺州市民的手機上刷屏。僅在3月份就吸引旅游人流量超過120萬人次,農副產品、服務業收入達3000萬元,同比增長300%以上。
“彩燈節的火爆完全超出了預期,能夠吸引這么多的游客,交通改善功不可沒。”寧溪鎮城建辦主任王華說。去年12月,325省道延伸線北洋至寧溪段通車,打通了城區到黃巖西部山區的大動脈。黃巖區交通局總工程師胡定波告訴記者,“到2019年,104國道西移線力爭全線貫通,到2020年,82復線城區段、204省道全線建成。這期間,寧溪至朱溪公路、院橋至富山公路、北城至頭陀公路等交通項目也將相繼謀劃動工建設。通過這些重點工程的建設,基本形成‘五縱五橫’的路網格局,打造城鄉一小時交通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