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孫莉 記者 江帆)今年5月,《浙江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發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將以此作為生態文明和美麗浙江建設的總抓手,力爭各項生態環境建設指標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美麗中國示范區。
美麗中國示范區怎樣建?如何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在6月30日第八個“浙江生態日”前夕,記者采訪了省環保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盧春中,他就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污染防治熱點話題進行了解答。
治氣:3年基本消除異味臭氣
記者: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已達到82.7%,如何讓空氣質量越來越好?
盧春中:藍天保衛戰是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近年來,我省在改善交通結構、工業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治理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從我省污染防治效果來看,近幾年的空氣質量呈逐年改善提升態勢。比如,PM2.5大幅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6.2%,也反映了這些措施對于改善空氣質量的作用。
調查分析顯示,在我省的杭州、寧波等城市,汽車尾氣污染已經成為PM2.5的首要污染源,其次才是工業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已成為當前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
下一步,我省將對柴油車排放污染行為加大整治力度,同時解決交通結構問題,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還要提升油品質量,相信一系列措施實施后,對于解決杭州、寧波等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會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省在安排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計劃中提出,要將異味臭氣治理作為重點目標。全省開展“清新空氣”創建行動,對各地存在類似環境問題的區域進行集中整治,預期通過3年的努力,基本消除全省的異味臭氣問題。
治水:2020年消除劣Ⅴ類水體
記者:近年來,我省治水成果顯著,我省的江河湖等是否已達到可養魚、游泳等標準?
盧春中:目前,我省的Ⅰ類至Ⅲ類水的水質斷面達到82.4%,這就意味著,這些斷面都能夠游泳、養魚及作為自來水的水源使用,且今后這一比率還會提高。通過碧水行動,浙江計劃到2020年,省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83%,徹底消除劣Ⅴ類水體,Ⅴ類水質斷面大幅減少。
以杭州為例,目前杭州西湖水質全年可達Ⅲ類及以上水質,一些時段還可達到Ⅱ類水質。
在京杭大運河17個斷面中,已有15個斷面達到了Ⅲ類甚至Ⅱ類水的標準。京杭大運河流域面積廣,怎樣把運河治理成果鞏固好,使水質進一步提升,任重道遠。
治土:及時修復污染地塊
記者: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之前很多工業用地被開發為住宅,如今這類土地上可否居住,如何監督治理這類土地的環境問題?
盧春中: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很多原有的工地、廠房發展為住宅小區,在進行開發之前,要對原有地塊進行排查,比如對原有工業企業的土壤、地下水等排查有無污染,確定是否為污染地塊。如果確為污染地塊,則納入當地政府的環境治理規劃當中。
比如,杭州以前有個慶豐化工廠,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2012年,杭州市政府對該地塊進行污染修復,歷時5年,投入3億元,采用化學方式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進行治理,達到標準后才進行開發。目前,我省正在積極排查,確定污染修復任務,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達不到修復的質量標準不得開發利用。
環境治理倒逼經濟轉型
記者:我省各地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整治,一方面要保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發展經濟,這其中的平衡怎樣掌握?
盧春中: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并不矛盾。前不久,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來杭州、浦江和安吉考察浙江的治水工作。他最大的感觸是:我省在治水過程中,可以把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老百姓收入和“五水共治”結合起來,找到了污染整治的中國路子。
從近幾年浙江典型的行業整治來看,整治之前,“低小散”企業很多,對環境影響很大;而在整治之后,隨著企業規模、技術水平的提升,經濟總量反而增加了。比如,湖州的鉛酸蓄電池行業、浦江的小水晶行業等整治都印證了這一點。如今,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即綠色產業的產值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傳統工業,這說明了“兩山”理念在之江大地找到了寬廣的實踐道路。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