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市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近一年來的公益訴訟“成績單”:全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共立案91件,進入訴前程序56件,案件覆蓋全市9個縣、市、區和法律規定的四大領域。
護航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王某某等人向雨水井非法傾倒廢油,嚴重污染水生態環境,市檢察院和黃巖檢察院及時啟動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引導黃巖區環保部門與3名賠償義務人積極開展磋商,最終達成賠付款77余萬元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解協議。
這是我市檢察機關成功辦理的全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目前,77余萬元的賠償款已匯入財政部門設立的生態環境修復專項基金賬戶,用于專門的生態環境損害修復。
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潘萬貴告訴記者,像這樣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全市共辦理37件,占公益訴訟案件總數的66%。
椒江區檢察院及時啟動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國土資源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責令當事人復耕了11397平方米的耕地。溫嶺檢察院分別向國土資源部門和農林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責令某非法采礦、非法占用防護林的合伙企業對礦山進行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恢復林地原狀。
而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領域,全市共排摸出相關公益訴訟線索27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4件。共辦理國有財產保護相關案件10件,督促收回國有財產共計3200余萬元。
重心在“訴前”
位于溫嶺市的清代建筑塢根大塘有270多年的歷史,屬于不可移動文物,被某企業在施工中擅自拆除部分。
溫嶺市檢察院向行政機關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和行政執法監督檢察建議后,派專人多次溝通,定期前往現場跟蹤監督,督促文物現狀分析評估、地質勘探、修繕方案及工程預算編制報批、落實具備文物保護施工資質單位施工,2018年4月,塢根大塘修繕完工。
“這是我省首例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也是全國首例通過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訴前程序使得文物得到修繕的案件?!迸巳f貴說。
全市兩級檢察機關把公益訴訟工作的重心放在訴前程序,在發揮檢察建議主要手段作用的同時,注重加強和行政機關的溝通協調,以促進問題解決為落腳點,實事求是地尋找問題解決辦法,積極推動行政機關履職糾錯。
一年來,全市40件回復期屆滿的行政訴前程序案件中,行政機關糾正違法或者履行職責的29件,占72.5%。
為確保檢察監督取得實效,我市檢察機關不以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為案件的終結,而是繼續在檢察建議回復期和行政機關承諾的整改期內,加強對整改情況的跟蹤了解,全面掌握行政機關履職情況,督促行政機關落實整改。有的基層院還在檢察建議發出后,加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協作,幫助制定專項應對方案,主動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完善機制內外協作
6月11日,市人民檢察院駐市環保局檢察官辦公室掛牌設立,委派員額檢察官及其他檢察人員每周至少一天在環保部門工作。目前全市基層檢察院也已成立駐環保局檢察官辦公室,相關工作有序推進。
全市檢察機關全面加強與政府機關聯系,主動走訪相關部門,建立與行政機關的協作機制,與各部門會簽了相關文件,建立了工作共識。
6月13日,玉環市檢察院會同該市海洋與漁業局,偕同當事人趙某某,聯合前往披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將2000余尾(約500公斤)魚苗放流大海,用于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此外,全市檢察機關還通過“兩微一端”推送公益訴訟工作動態,開展公益訴訟法律咨詢,發放宣傳手冊,開通公益訴訟熱線等提高公益訴訟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和認可度。
全市兩級檢察機關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律師、聯絡員、聯村檢察官的作用,搭建平臺,共同推進公益訴訟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