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6點多,隨著電閃雷鳴,雨水又來了。攝影 快拍小友 夜闌珊
伴隨著昨晚轟隆隆的雷聲,梅雨又回來了。
本周前四天,杭州最高氣溫分別是36.4℃、36.8℃、36.7℃、35.0℃,連續高溫。從昨天開始,局面開始扭轉,杭城上空的副熱帶高壓勢力終于撤退,梅雨帶再次南壓至長江中下游地區。
昨天的那場雨,伴隨著雷電和大風駕到,氣勢不小。降溫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今天杭州氣溫有所回落,最低氣溫25℃,最高氣溫31℃。
下雨的天氣將持續多日,受西南氣流影響,預計今天杭州有陣雨或雷雨,明天起到下周二(7月2日),受低層偏東氣流影響,杭州仍是多陣雨、雷雨的天氣。未來幾天氣溫也有所降低,最高氣溫維持在31-33℃左右,最低氣溫26-27℃。
雖然溫度降低,但濕度卻會增大,梅雨天氣就是這樣。
梅雨天適合做霉醬
因為潮濕多雨,器物易霉,梅雨季也被稱作“霉雨”。
小時候,總是以為梅干菜是梅雨季節特有的食物,長大了之后才知道,兩者并沒有時間上的關系。
真正的梅干菜,是從腌菜缸里撈出來放鍋里蒸煮,然后晾干曬透制成。一般來說,曬梅干菜多是陽光明媚的暮春時節,和梅雨無關。
但是“霉”雨也不是白叫的,在江南一帶的紹興鄉下和老蘇州等地,還保留著梅雨天做“霉醬”的習慣。
所謂霉醬,指霉黃豆或是蠶豆醬。先將蒸熟后的黃豆瀝干水分,與面粉混合攪拌均勻,放置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靜靜等它發霉,然后等到三伏天,搬到大太陽下面暴曬。
杭州人高誦芬在她的《山居雜憶》中就回憶她紹興的太婆,每到黃梅天就要在院子中自己做醬。等到伏天,每天頂著烈日一缸缸去檢查,看醬有沒有異常的現象,還時不時用手指蘸著缸里的醬汁檢查味道。
老人家從醬上霉毛的顏色,就能分辨出醬的質量好壞:白毛最好,黃毛次之,如果是綠毛或黑毛,全缸醬都要倒掉,不能再吃了。她說:“做醬的人家,可以從醬的好壞預兆來年家道的興衰。”
“男高音”知了上崗了
隨著這幾天高溫天氣,杭州的知了也開始上崗了。
從太陽出來,一直叫到太陽下山,滿樹的知了聲此起彼伏,走在太陽下面的人,在這知了聲中會感覺又熱了幾分。所以,怪我咯?當然,知了不會這么說,它只會說,“知曉了”。
在知了的世界,雄蟬是自帶發音器的男高音歌唱家,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雄蟬的發音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并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激昂高歌。
在讓-亨利·法布爾的《昆蟲記》里,就描述過雄蟬的“發音器”的構造:“那是一小片干燥的薄膜,白色,橢圓形,向外凸起,三四根褐色的脈絡縱貫薄膜,使它富有彈性。”當雄蟬“歌唱”時,“腹部的急速晃動,伴隨牽引音鈸的肌肉的收縮,控制著音域的變化,而這聲音似乎就是急速拉動弓弦發出的。”
很多人聽到蟬鳴會很煩,但雌蟬會很喜歡這種聲音——雄蟬每天拼了命唱個不停,是為了引誘雌蟬來交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