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5點不到,觀海衛鎮的張林(本文社區服刑人員均為化名)起床,匆匆吃完早餐,騎著電瓶車趕了10多里路來到衛山公園門口。在觀海衛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和其他60多名社區服刑人員穿上紅色的志愿者馬甲,準備參加公益護綠活動。
在相隔20多米處,穿著橙色馬甲的33名綠恒公益志愿隊的志愿者也來到了北門山腳下。他們為本次上山護綠活動準備了鐮刀、鋤頭、編織袋等工具,以及礦泉水、醫藥箱、宣傳展板等物品。
6月初,根據寧波市相關文件精神,慈溪市司法局下發通知,提出積極探索社區服刑人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他們及早順利回歸社會搭建優質的教育平臺。最大限度地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善”性,使他們以正確的態度自覺改造,達到“治本”效果。
讓北門山披滿綠色
北門山山頭之間的平地,是老觀城人眼里最好的野餐場地。由于山地貧瘠,此前一直荒著。直到兩年前綠恒公益志愿隊成立,在市農業局的支持下,開始在每年的植樹節定期植綠,計劃以5年時間,初步實現讓北門山披滿綠色的目標。目前,他們已經種下了1100多棵適合山地種植的耐旱樹種。
領好鐮刀、鋤頭等工具后,兩邊的隊伍分散,年輕力壯的一批被安排爬上北門山,部分則留在半山腰及山腳下的銀山路。綠恒負責人羅益來說,后面一周都是晴熱少雨天氣,這次是來追肥除草,有利于樹苗的存活。
隨著人群走了十多分鐘來到最東邊的炮臺頭,童華明感覺有些陌生。上一次來到北門山,還是20年前。而對綠恒志愿者們來說,北門山就熟悉得多。從3月到6月,正是植物瘋長的階段,早先種下的樹苗周圍雜草叢生。人群自然地沿路分流,給樹苗除草、施肥。這點工作,對過去在農場翻地種豆的社區服刑人員來說,也較為輕松。
活動快結束時,司法所工作人員把社區服刑人員集中了起來,沿著它山廟往西繞了一大圈回到了北門山腳下,清理了沿途的垃圾。
劉宏亮是社區服刑人員中的“勞動委員”,之前一直跟著綠恒志愿者鋤草施肥。“到公園來挺好的,不知道樹苗長大還要幾年?”望著滿山的樹苗,他眼里充滿渴望地說。
讓公益成為紐帶和平臺
觀海衛司法所工作人員嵇增興介紹,該鎮社區服刑人員大部分在三四十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都有一份工作,參與社區服務時間上確實會有點沖突。在去年與農場簽下協議之前,單單就如何排滿社區服務與集中教育每個月各8小時的“課時”,他費了不少腦筋。
這次公益護綠活動中,記者看到,不少積極性高的社區服刑人員和志愿者們有說有笑,勞動和公益成了最好的紐帶。
“正視自己的過去、認識社會規范、對錯誤行為的懲戒作用,促成社區服刑人員身心轉變,這就是社區改造的重要方向。”嵇增興認為,與公益機構合作,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共同開展公益活動,邁出去的這一步很有必要。
活動結束后,觀海衛司法所和綠恒達成了新的約定,雙方將在7月初的一次巡河撿拾垃圾公益活動中再次攜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