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和《光明日報》記者聚焦嘉興市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創新情況,對嘉興聯合污水處理工程污水處理收費COD(化學需氧量)和多因子復合計價實施情況進行了采訪,并走訪了三江化工、任享保溫科技兩家排污企業。
嘉興地處長江下游,受上游來水與自身污染的雙重影響,是一座水質性缺水城市。為此,嘉興積極探索、改革創新,打出治水“組合拳”,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綠色發展就是其一。嘉興在省內先行實施對工業企業按實測污水COD濃度分檔收費和實行按污水有害污染物濃度多因子分檔收費的復合式計價方式。
據悉,從2003年4月1日起,嘉興市全面征收污水處理費,并試行對工業企業污水實施COD分檔收費。從2012年9月起,選擇PH值(酸堿度)、SS(懸浮物)、TP(總磷)、NH3-N(氨氮)4種污染物為代表,試行按入網污水有害污染物濃度多因子分檔收費,與COD一起實行污水處理的復合式計價方式。通過每個因子設置基準價,分檔進行不同定價,以體現多污染多付費的原則,通過價格杠桿促使排污企業加大預處理。
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創新,首先有效補償了污水處理成本,保障了污水處理企業的正常運營。
更重要的是,價格杠桿倒逼企業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力度,推動落后產能淘汰、企業“退低進高”轉型升級、綠色經濟發展。企業污水排放達標才能入網處理,污染濃度越低意味著花的錢也就越少,這樣的政策引導排污企業紛紛加大環保設施投入,一方面,在建廠初期規劃時就提前做好相關規劃設計加大預處理設施投入;另一方面,加強中水回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政策實施后,有效控制了入網污水濃度。數據顯示,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對入網企業按COD進行分檔收費后,企業在經過一系列的技改、增設預處理設施后,入網COD濃度明顯下降,并于2008年后實現年度平均濃度達標入網。2014年6月,實行TP征收分檔超標費,2015年污水處理廠進水TP濃度較2014年下降19.54%,并且在之后幾年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在入網水質改善的基礎上,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出廠水質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對嘉興水環境的改善和水污染的治理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