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河道保潔員,每天駕著小船穿梭在河道上清理垃圾。可提起他的名字劉士姜,玉環大麥嶼街道治水辦工作人員個個豎起大拇指,稱他是非專科“治水顧問”、治水“土專家”、“活水”當家人。
圖為劉士姜在關閉閘門調節河道水資源。 路偉鳳攝
對于專業人員口中的 “土專家”,劉士姜笑稱,自己也沒啥本領,就是愛管閑事。
在大麥嶼街道,劉士姜和4名伙伴一起負責轄區內23條河道的保潔工作。這一行,他已干了整整9年。與水打交道久了,一些治水的門道,劉士姜慢慢地摸著了。于是,生性熱情的他,管起了一切與水有關的“閑事”。
一次,大麥嶼街道治水辦工作人員巡河時,發現永豐閘附近一處雨水管竟然流出了污水。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路過的劉士姜立馬挽起褲腳鉆進狹窄的雨水管查看,很快便找到了原因:一截污水管破裂,污水滲入了雨水管。
巡河中,看到一戶村民家的化糞池破損,對流經此地的河水造成了污染,劉士姜立即買來水泥和工具,修補化糞池。
在河道內養殖水葫蘆,既可有效凈化水質又成本低廉,可如果管理不好水葫蘆極易泛濫阻塞河道。劉士姜又幫大麥嶼街道治水辦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將水葫蘆圈養,這樣,既美觀又不使水葫蘆泛濫,既不耽誤河水凈化又便于河道保潔,一舉四得。
平時,劉士姜還會隨身攜帶測試河水酸堿度的藥水。一旦發現水質有變化,他就第一時間通知街道治水辦前來處理。
兩年前,劉士姜又管起了更大的治水“閑事”——大麥嶼街道請他當街道“活水”當家人,負責統籌調配轄區內的水資源,對各河道進行生態補水。換言之,街道的活水補哪里去,什么時間段補,都由他來定。
“什么時候開閘、什么時候關閘,開哪個閘、關哪個閘,這里面學問可大了。”自從上任后,劉士姜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大麥嶼街道的各個閘口熟悉情況,然后查資料、找專家,很快就把自己“逼”成了行家里手。
每天,劉士姜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臺州自動水質監測網站,掌握當天大麥嶼街道各個監測站的數據,并據此做出全街道各河道的補水方案,實現水質指標的改善。若遇前一天晚上下雨,劉士姜則會凌晨3點多鐘就起床,到各個水閘巡視。
“老劉真的是一個‘全能型’治水人才,他用他的土辦法,幫我們解決了很多河道的疑難雜癥,我們治水離不開這個‘土專家’。”大麥嶼街道治水辦工作人員高雪說道。
而提及自己管過的“閑事”,劉士姜憨厚地笑著說:“我家就住在河邊,水質變好了,環境也會跟著變好,我們住著也舒心,這些事情都是舉手之勞。”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